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山海同路,无问西东。5月14日,位于锡山东亭街道的青海消费帮扶无锡生活体验馆正式开门迎客,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采购与销售,成为青海特色农产品展销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深化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跨越千里,拓展对口帮扶触角

锡山,位于太湖之滨;化隆,地处青藏高原。乘着东西协作的强劲东风,近年来,两地在产业合作、消费帮扶、文化协作等领域迈出坚实步伐,合作平台不断夯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消费帮扶无锡生活体验馆坐落于东亭街道友谊南路与上马墩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牦牛肉、藏羊肉、枸杞、菜籽油、奶制品和非遗手工艺品……走进青海消费帮扶无锡生活体验馆一楼,宽敞的展厅、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映入眼帘。这些千里之外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消费帮扶走进锡山,市民朋友可以就近品尝和购买来自高原安全健康、绿色生态、营养美味、物美价廉的农特产品,丰富消费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馆离我家很近,东西又多又好!”在品尝到新鲜现做的青海拉面后,东亭街道春合社区的华女士表示,馆内商品种类多样,价格实惠,以后会经常来这里购买。

据了解,该馆是无锡首个青海协作帮扶主题馆,集无锡—海东两地协作展示、农特产品展销、网络直播带货、青海拉面品鉴等功能为一体,着力打造“线上线下齐发力、展销体验一体化”的消费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消费帮扶无锡生活体验馆共有两层楼,一楼设有4个展区,分别为东西协作成果展示区、非遗文化展示区、青海特产展销区、青海拉面体验区。二楼设置了生活馆展馆,精心策划多个功能区,包括洽谈室、直播带货室、培训室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西协作成果展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文化展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特产展销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拉面体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带货室

作为承建方,东亭街道一直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着力点,推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共融互促。东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消费体验,打造‘好青海好产品’的销售好平台,使消费帮扶真正成为带动对口帮扶地区群众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画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最大同心圆’!”

消费帮扶,优质“青货”走闯四方

近年来,锡山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帮扶方式,描绘出一幅幅“情越山海”的东西部协作新画卷。2023年,锡山区投入协作资金5100万元,实施民生和产业项目13个,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33次,举办首届锡山—化隆文化艺术节,助推完成全年消费帮扶87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消费帮扶无锡生活体验馆是锡山区开展消费帮扶的一次生动实践。依托这一平台,两地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建立“线上考察+线下体验”标准化选品模式和联合运营机制,以多样化产品、多元化服务、多方位推介拓宽销售渠道,助力更多“青货”走四方闯市场。同时双方加强劳务协作,预计首批能带动10名海东籍人员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无锡工作组锡山化隆联络组帮扶的青海福顺德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消费帮扶案例,成为无锡、海东两地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典型案例。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实现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和产品品牌化发展,探索出一条产业链壮大、养殖户增收、畜产品畅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资金注入到跨省合作,从农特产品帮销到电商人才培养……江南水乡与三江源头通过产业协作、消费互通,愈发紧密相连。

双向赋能,文旅融合焕发新韵

化隆的美,在山、在水,也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以文为媒,东西协作不仅在点上开花,更在面上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锡山与化隆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以来,双方依托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优势,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交流合作,提升文旅产业造血功能,加强东西部扶贫文化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文化+业态+人才+文创(产品)+旅游”的文化交流协作模式。

今年4月,“文‘化’山海 ‘锡’心与共”锡山—化隆文化艺术周暨各族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在荡口古镇启动。继2023年锡山—化隆文化艺术节之后,两地再次相约锡山、相聚荡口。聚焦“天上黄河山水化隆”这一独特地域品牌,活动设置了非遗文化展览、文旅资源及特色产品推介、文化艺术交流等项目,呈现了一场东西部艺术结合的文化盛宴,为两地对口协作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让一朵朵灿烂的非遗之花传承绽放,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始终是无锡工作组锡山化隆联络组的心头大事。在安达其哈村旅游扶贫车间,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远销省内外,年销售额近100万元,有效带动扶贫就业,解决了2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科新区滨河公园内,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约600万元打造的化隆非遗文化产业工坊集生产加工、工艺展示、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技艺研学培训、商品销售等功能为一体,涵盖青绣、唐卡、皮雕、面塑、金银器、黄河石掐丝珐琅等15类化隆特色非遗项目,共陈列展品400余件。通过“非遗工坊+农户”模式,工坊与村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他们就近就业。据了解,每个工坊预计提供8个就业岗位,吸收周边劳动力50余人,年收益约200万元。同时,工坊将积极培养优秀人才,推动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交织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鱼米之乡到黄河之畔,锡山与化隆携手与共,走过七个多年头。伴随着一次次高原跋涉、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场场交流碰撞、一次次全新探索,两地将开启一段段全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