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产品设计是需要有边界的,或者说需要有产品原则。

没有边界,没有原则,要么产生过度设计,要么造成资源浪费,这是产品负责人应该把控的关键环节。

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功能会被 80% 的用户忽略,有的甚至压根不知道。

同理,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工业产品设计上。

前几天在山西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华为问界 M7 高速追尾撞上了一辆养护清洁车,结果车辆起火导致 3 人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场情况看,车辆起火后车门打不开,原因是车门把手没有自动弹出。

我看问界汽车官微公布了事故原因,主要是高速撞击导致电线短路起火,瞬间被切断的电线导致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接收到弹出信号。

下图中后车红色线条就是车内的电线管路,因为撞击到前车的钢梁而被直接切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没有弹出的门把手,其实现在很多车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尤其是一些新能源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是非常讨厌这种设计的。

原因很简单,不实用,而且有一定的隐患。

我理解这种隐藏式设计的原因是为了追求更低的风阻系数,这样能换来更低的能耗。此外,还能获得使用感官上的一种高级感。

开门时自动弹出,锁车后自动收回,的确会比那种传统的拉门把手看起来高级。

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度设计。

且不说电路问题导致门把手无法弹出的安全隐患,假设雨雪低温导致门把手缝隙被冻住,那使用便利性也大打折扣。

如果抛开好看的因素,那为了这点风阻系统和能耗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四个门把手,四个电机,还要有控制线束,莫非这些成本真的会比多出来的一点风阻导致的能耗更低?

要知道,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包括类似特斯拉这种两段式门把手,我依然觉得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第一次使用时,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让它弹出。

而且用起来极其别扭,需要用大拇指把一端按进去,然后用其余四根手指去拉门把手。

相比之下,我觉得那种传统机械式的门把手就好用很多,直接一拉就开了。

如果为了低风阻,也可以采用平面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也会比以上这两种设计方案强。

此外还有一个点,那就是车内的反锁机制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很多车都采用了电控落锁机制,车行驶起来后就自动落锁,解锁的话也是电控开关。

很多车也只有在主驾驶位有控制开关,副驾和后排都是无法单独控制的,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灵活性就不够。

如果遇到问界M7这类事故导致电控系统失效的,那车门无法自动解锁的话就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问题。

过去那种传统机械式反锁开关其实更灵活,虽然不那么美观,但是关键时刻或许更好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上,车门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是风阻能耗至上?是美观好看至上?是简单易用至上?还是安全第一至上?

我个人觉得,应该按照上面这个顺序倒排。

有了原则,设计才有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些决策拿捏上才有边界可参考。

如果一味炫技和拼设计,反而失去了解决实用性问题的设计出发点。

同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也要有设计原则。

举个例子。

微信聊天对话过程中不会显示消息已读和未读,但钉钉这样的产品有,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微信的产品原则中,他们把消息接收者的体验摆在消息发送方的前面,这就是一个产品原则。

再说回车上。

现在的车已经越来越像一款大型电子产品,有的车在车内除了一个大屏幕外甚至连一个物理按键都找不到。

或许这是科技的进步,或许这是所谓的极简化设计,但这样真的好么?假设屏幕坏了呢?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我依然喜欢那种带物理按键的设计,因为开车过程中我可以凭借直觉和记忆去盲操作。

如果是一个屏幕,在上面的点按就会让我很不爽,即便是有语音,也没有简单一案来得直接。

尤其是音箱的音量控制旋钮,我觉得这是所有车都应该标配的。

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是懂用户需求的,是真正在场景中去设计产品。既给软件方案,也给硬件方案,因人而异,而不是产品强势硬推。

我比较推崇朴素实用主义的产品设计原则,而不是推料炫技。

如果一个方案已经能解决用户 95% 的问题且已经形成习惯,那就不要花高成本去搞定那 5% 然后再改变用户习惯了。

这种,纯属没必要。

产品设计是需要有边界的,也需要有产品原则。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昨晚开了场小范围直播介绍了关于我们线下产品训练营的内容和具体交付,提到了参加的同学相当于买了一张长期车票。

简单理解,这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可以长期获得我的帮助,其实是很值的。

在具体了解过后,有不少同学也选择了报名参加,因为性价比非常高。

深圳计划本月 25 号开展,长沙 6 月 1 号,包括广州、杭州、北京、上海也在占座中,要参加的联系我tangren05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