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从来都是饱受争议的,死后更是留下无字碑供世人评判她的功绩。这位女皇执掌国事半辈子,有着强硬过人的手段。

然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仍有许多是李唐时期的旧臣,他们心中对李唐的怀念自然是不言而喻,这也为武皇的退位埋下了祸根。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封建王朝杰出的女政治家,毛主席曾称她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智,可见她并非是非不分、忠奸不辨之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他知人善任,重用姚崇、宋璟等名臣,可见其用人之术何等厉害。至于名臣姚崇,更是有着“泣辞武皇”这个轶事典故。话说,神龙元年,武则天被迫退位,众臣几乎都陷入江山奉还于李唐的欣喜中。

当时,唯有一人独自垂泪,显得格格不入,而这个人便是姚崇。一年后,哭的人活得好好的,没哭的人都得到了惩罚,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幸得赏识,官至宰相

姚崇能为了武则天的退位而泣,足以证明武则天曾经有恩于姚崇,才致使他始终感念这份恩情。那么,武则天与姚崇这对君臣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姚崇起初是以太子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公元696年,契丹的部落联盟首领李尽忠、孙万荣起兵造反,当时,姚崇负责处理军务,他临危不惧,井然有序处理事务,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受封为夏官侍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姚崇便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心尽力为武皇办事,屡次升迁,官至宰相。后来,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武则天免去他的宰相之位,武则天应允,但还是保留了其相府长史一职,让他能够奉养老母。

到了神龙元年,姚崇的政治生涯才真正开始迎来波澜。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神龙政变,姚崇不巧卷入其中,参与了政变密谋。事成之后,武皇被迫退位,姚崇却因功被赐爵。

唐中宗、睿宗时期,姚崇的仕途更是一波三折。他先是被外放,待睿宗即位后他回朝与宋璟合力共同重振朝纲、匡复李唐。不幸,又逢太平公主干扰朝政,姚崇提议让太平公主迁居惹得公主大怒。

太子李隆基无奈只得委屈姚崇,以姚崇挑拨离间宗室为由将他贬黜。等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坐拥江山,姚崇才算真正迎来太平日子。唐玄宗召见姚崇与他大谈天下之事,二人相谈甚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崇拜先后致力于辅佐皇帝,大兴改革,功绩颇丰,直到去世都深得唐玄宗的挂念与敬重,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神龙政变,势不可挡

神龙政变可以说是姚崇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姚崇备受武则天赏识,可以说武则天就是他的恩主。然而,也正是神龙政变使得武则天被迫退位,姚崇参与其中密谋政变、拥立唐中宗,是否算是背叛旧主呢?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复盘一下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的背景正值武皇晚年,此时的武则天耽于享乐,对于朝政的把控稍有放松。

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狐假虎威、恃宠妄为,肆意插手朝政,惹得朝廷内外皆有不满,再加上武皇年迈,武周政权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还吹枕边风离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显母子,李家人都意识到了这兄弟俩非除不可,同样,走到这一步,本属于李家的江山也注定非还不可了。

神龙元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人率领羽林军来到玄武门,又派李多祚、李湛等人到东宫去接李显。李显原本还很惶恐,经过李谌的劝说才下定决心。

他们在集仙殿将张昌宗和张易之斩首,面对众人的逼宫,武则天痛心无奈,只得传位于太子李显。政变后,为首的五人都被封了王,姚崇虽不是发起人,但作为参与者也论功受封梁县侯,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结合前因后果来看,神龙政变的发动可以说是必然的。武周后期的政治,不安因素太多,朝廷动荡,人心涣散,奸佞小人为非作歹。再加上武则天已然年老,许多事情身不由己,改朝换代想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姚崇,他看事情最为清明,心中必定早已了然,更何况朝中大臣皆盼望李唐早日匡复,以他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所以,纵使武则天对自己有恩,也不得不随大势而去。

泣辞武皇,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