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5月15日晚,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二届辩论赛初赛暨通识标杆课《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第八届直播公开课启动。本次课程以“秦腔与人工智能(AI)的碰撞”为主题,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李东鹤、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名家段红,围绕人工智能(AI)与秦腔创新发展传承深度碰撞,把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课程思政内涵,体现现代科技与传统的结合。此外,交大学子还围绕“AI是否可以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进行了一场主题辩论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开场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兴庆校区)秦腔社团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秦腔唱段,稚嫩的声音、精致的扮相、恰到好处的表演,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随后,本次课程的特邀嘉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名家段红,为现场观众介绍了非遗秦腔的发展历史,并表演了秦腔唱段《龙凤呈祥》。华丽的装扮、精致的妆容、优雅的身段、丰富的唱腔,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AI技术体验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李东鹤副教授从人工智能定义与应用、音乐与数字信号处理、秦腔与AI结合、音乐生成/迁移的原理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况以及传统音乐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同时,两位嘉宾也探讨了如何利用AI技术传承和推广秦腔艺术,包括艺术家复制和艺术作品推广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半场辩论赛环节中,西安交大学子以“AI是否可以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为辩题,展开唇枪舌剑的辩论。双方辩手引经据典、金句频出。正反双方的观点也引发了在场观众的深入思考,现场不断爆发出热烈掌声。点评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春红、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压缩机系副主任吴伟烽三位评委首先肯定了本场辩论赛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也指出了辩手在抓住当代人工智能局限性的有力例证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提醒同学们AI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是在大语言模型领域。最终,根据本场8位辩手的场上表现,评选出两名最佳辩手。

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女士在致辞时,高度肯定了把辩论赛融入课程内容这样的改革创新模式,她说:“课程内容与辩论赛辩题紧密结合,同时又把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现场表演与课程讲授相得益彰,这么好的公开课,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陈灵教授也在公开课结束激动的说:“这门课突破了传统的授课形式,是多学科,多专业的跨界,给大学通识课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辩论赛项目,是由校友企业家李健、辛晓红伉俪发起的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西安交大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迄今已经举办了20多场课程辩论赛,旨在以辩论的方式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届辩论赛初赛的辩论队教练杨益泉同学是上一届“国运杯”冠军队成员,他承担起了培训学弟学妹的工作,迄今为止培训了8场辩论队的队员,让西交大通识课堂辩论赛有传承、有接力、有发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本次活动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0年院庆的系列活动之一。当晚6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了这堂公开课,不少网友认为这才是高等学府应该有的课堂样态,辩论环节的主题和内容也引起了网友热议。很多学生家长也在线观看了直播,他们对西交大的教育教学模式非常赞许,认为“这是真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舞台,是对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纪梦然、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院长杨清宇、招生办副主任吴梦秋、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灵、教务处通识科主管杨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郝卫,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刘文权、张宏燕,音乐教师肖珂等嘉宾,及西交大附小钱学森班的同学们现场观摩了此次教学公开课活动。

编辑:子墨 责编: 终审:赵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