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永州5月16日消息(记者杨清)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纪委监委强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从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重点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清单化”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提升基层监督效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山县纪委监委联合镇纪委开展“三资”清理督查“回头看”(央广网发 赵彬 摄)

“上次县纪委督察组发现你们村里面有一笔集体收入还没有入账,请问这个问题你们整改到位没有?”蓝山县祠堂圩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肖邦问道。

“已经整改到位了。”蓝山县祠堂圩镇坪石村党支部书记黄民振说。

在蓝山县祠堂圩镇坪石村,该县纪委监委联合镇纪委正在开展“三资”清理督查“回头看”。去年11月,该县纪委监委在开展“三资”提级监督中发现,该村的一笔资产资源出租后并未入村账。该县纪委监委和镇纪委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账目、个别约谈等方式,围绕村集体经济收支、各类惠农补助资金发放、村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开展全覆盖监督,重点了解村里的“三资”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对部分村集体账目、合同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督促整改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山县纪委监委联合镇纪委正在查阅村里的账目(央广网发 段祎 摄)

肖邦表示:“县纪委将该问题交办镇纪委后,镇纪委深入调查并督促坪石村立即整改,2023年12月该笔资金共计4.7万元,已全部存入村账。”

蓝山县祠堂圩镇坪石村村民黄树成说:“村里面通过严格执行村集体财务制度,让村集体‘三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仅让我们能看个明白,村干部的口碑也变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山县纪委监委联合镇纪委了解村里的“三资”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央广网发 赵彬 摄)

就如何守好村集体“钱袋子”,当地纪检监察部门通过优化组织架构,选优配强村(居)监委会班子作为加强村级权力监管的基础保障,以“百村示范 千村廉治”为指引,按照“县派镇管”模式,选取14个试点村,选派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业务能力的1名县纪委监委纪检干部、13名乡镇纪委副书记担任试点村纪检委员,对试点村村级财务权力运行、工程项目建设、集体“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嵌入式”监督,纪检干部下沉落地行动全面铺开,实现村级纪检委员“高配高效”。

同时,当地纪委监委部门还紧扣工作实际,以片区协作小组为指导紧盯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运行各环节,细化监督措施、规范监督流程,切实发挥好村级监督“前哨”作用。以“清单式”管理明确村(社区)工作职责聚焦监督重点,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晰小微权力、权限边界,确定权力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明确每项权力的监督方式,让村级组织知道权力有哪些、怎么来决策,也让村(居)监委会知道如何来监督,以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山县纪委监委指导镇纪委紧盯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运行各环节(央广网发 段祎 摄)

蓝山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黄亚芝说:“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百村攻坚、千村联治为指引,对财务权力运行、工程项目建设、集体‘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嵌入式监督,持续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