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和产业扩容提质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六安立足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扣中医药振兴发展主题,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5月13日至14日,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中医院组织开展“绿水青山 百草六安”六安市中医药文化媒体采风活动。在为期2天的采风活动中,来自新华网、安徽日报等9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分别前往六安市中医院、六安市西山药库博物馆、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霍山石斛种植基地等地,媒体记者通过实地参观、座谈、采访交流、现场体验等形式,聚焦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度挖掘我市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成果成效,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以优质中医药服务守护人民健康

“有了罗大夫给的定心丸,我就放心了!”上午十时许,在六安市中医院名医堂诊室,名医堂专家主任中医师罗玉环正带领学生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诊,在一番望闻问切后,罗玉环开出了药方。每周一到周四,罗玉环从早上七点半就会在诊室坐诊,这一坐,往往就得持续到中午12点多,不看完病人不下班,这是她雷打不动的规矩。

从医30余年来,罗玉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始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必须学经典、拜名师、勤临床,只有这样才能悟道中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罗玉环在内,六安市中医院名医堂云集了一批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名医专家。拥有名医工作室10个,长期出诊的名医专家10名(二级主任医师1名,三级主任医师5名),江淮名医1名,安徽省名中医9名,医学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8名。采用中医药传统疗法,结合西医检查方法,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近年来,六安市中医院不断加快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重防危、愈后防复、医养结合上下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冒初期嗓子不舒服了,通过揉揉耳垂、中药泡澡等可以缓解不适的症状。”13日上午,在市中医院今年新投入使用的1100平方米的治未病中心,医生正在给一些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医生指着墙上张贴的标准经络穴位图,介绍推拿、按摩的疗效。

“我们治未病科,是通过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健康宣教,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康复三科主任医师王继明这样介绍。

今年1月份,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开诊,这也是我市首个中医经典科科室。“我们科室综合运用经方和中医药经典特色疗法,在治疗急危重症、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证方面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该科科主任台小东介绍。为更好地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延伸医疗服务时间,错时解决“上班族”和“学生族”等群体的就医困难,该院康复一科也于今年1月推出“夜间门诊”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现在是全省中医重症主委单位,曾成功救治心脏停搏达3小时的重症心肌炎患者。拥有50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病房,成功创建六安市老年医院。医养结合病房即将投入使用,将为六安市老人,特别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优质康养服务。同时,不断提升康复医学水平,提高患者愈后进程,减少复发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市中医院正坚持守正创新,夯实基础,增强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打造医教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

采访中,六安市中医院中药房吸引记者们关注。该药房是皖西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中药房。平均每天药房要配500张处方,常备的中药饮片500余种,中药免煎颗粒250余种,充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市中医院还拥有自己的制剂中心,目前已在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中药制剂品种11种,在研品种8种。今年6月,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中心即将竣工,在投入使用后,该中心研发、生产的中药制剂品种能够促进市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带动我市中药制剂生产、研发、检测等方面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重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院临床医疗水平,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助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中医院副院长束永兵表示。

提增中医药文化自信

推动中医药道地药材“走出去”

六安处在神奇的北纬31°,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六安1866种药材。近年来,六安紧抓“振兴皖药”的时机,大力实施“西山药库”发展战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

在位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的六安市西山药库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整墙的中草药实物标本和植物彩绘,馆内展示标本1200余种,对六安市中药资源进行了详细展示,为群众提供随时可以享用的中医药文化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党总支书记江勇表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建设的西山药库博物馆为安徽省中药标本馆及各市中药标本馆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药学科普价值。

2024年5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五八〇号公告,公告认定“金寨天麻”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和天麻一起的,霍山石斛、灵芝、茯苓、断血流、黄精6种中药材名列“十大皖药”。近年来,六安依托科技支撑中药材繁育,保护好野生药材种源,擦亮中医药产业品牌,让药香飘满山乡,助力皖西产业振兴,增进百姓健康福祉。

为还原霍山石斛“山谷、水傍、石上”的原生态环境,九仙尊米斛文化谷选取大别山主峰山谷地段,划定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在这里,记者见到采用 “人种天养”的原生态栽培模式进行种植的霍山米斛,真实地还原了霍山石斛原生环境。该区域现已被遴选为唯一一处霍山石斛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兼具种质收集保存、良种选育推广、科学研发交流和科普宣传教育功能,为助推地方林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这里夏天最高温度达40℃,冬天最低温度达零下20℃,巨大的温差,让每一株霍山米斛的生长脉络里,都凝结着山川雨露的滋养和道地药性的积累。”九仙尊在米斛文化谷负责人刘华杰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徽大别山霍斛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记者见到了即溶霍斛、霍山石斛晶粉、迎驾霍斛酒、霍斛花饮品等系列石斛产品。据悉,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霍山石斛快繁种植、新品种推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皖西学院共建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南京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已获授权专利发明2项、实用新型11项,著作权4项。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权使用单位、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荣誉20多项,着力打造10亿+霍山石斛健康品牌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让中医药焕发时代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部署,实现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2023年2月,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依托皖西学院组建成立。成立以来,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自身科研优势,全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有序发展。

据悉,研究院现有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及省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3人次,固定科研人员6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5人,人才贮备丰富。先后获批国家、省重大专项等资助;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近百项,在论文发表、专利申报、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产出;指导地方中药产业科学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质生产力为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未来,研究院将紧密结合地方中药产业需求,锚定地方生命与健康产业发展,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行业领军高校,协同为大别山中医药事业提供科技支撑,为六安市生命与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皖西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刘东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近年来,我市、县中医院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四类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中药产业发展逐渐兴旺,中医药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程志平表示,此次媒体采风行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中医药行业、产业采风,深入展示大别山山区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度挖掘我市中医药应用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发展,推动六安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服务供给水平高起来,让中医药多元价值活起来,让中医药事业、产业强起来。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汤格

 “百草”六安 何以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草”六安 何以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