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这个词,一夜之间爆火。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沉迷在“烟卡”游戏中难以自拔。

甚至,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捡烟盒,就为了制作“烟卡”。

所谓“烟卡”,其实是用香烟盒制作而成的卡片。不同的香烟,上面印有的图案和文字也不一样。

慢慢的,从最初的玩“烟卡”变成了交换、比较和买卖,让“烟卡”游戏变了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很多父母还表示支持,觉得孩子能从手机、电视和游戏中走出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可后来,父母们又开始后悔:“烟卡”的魅力,比电子产品还要大;伤害值,也比电子产品更高!

一、突然爆火的“烟卡”,为何被禁?

按理说,孩子能从电子产品中走出来,是一件好事。

毕竟之前,无论父母怎么教育,孩子都是沉迷在电子游戏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是,父母高估了孩子对“烟卡”的痴迷程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孩子们继续玩“烟卡”,主要还是担忧孩子们抵不住好奇心,早早开始接触吸烟。

确实,在玩烟卡的过程中,难免会了解各种跟香烟有关的讯息。

身边有一部分孩子,他们抵不住香烟的诱惑,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开始吸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的好奇心实在太强,明知道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却还是好奇心泛滥,想要偷吸。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而是真实存在的。

为了收集“烟卡”,很多孩子甚至自己用零花钱买香烟。

只要烟盒顶部,多少觉得有些浪费,里面的香烟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偷偷吸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担心孩子吸烟之外,教育部门还担心他们会因为“烟卡”游戏,出现更多不良的习惯。

收集“烟卡”的过程并不顺利,毕竟身边的同学都在收集,孩子们便把目光放到了“垃圾桶”上。

都知道,“垃圾桶”是最脏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若是孩子经常在“垃圾桶”周围转悠,难免会被细菌侵袭,导致生病的几率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若是经常生病的话,难免会对日后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再有就是,很多孩子出现了路人索要烟盒,甚至在小卖部赊账的不良行为。

不敢想象,为了得到更多“烟卡”,孩子们会做出怎样过激的行为。

若是不加以制止的话,后果会更严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已经出现“赌博”和“买卖”的行为。

“烟卡”在孩子们心中,根据价格被分为“三六九等”,大家聚在一起各种“赌博”,看看谁的技术更好一些。

有些孩子打“烟卡”的技术不行,就想着去买别人的“烟卡”,或者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忙“代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和“赌博”没有两样,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不说,还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家长们,如何看待“烟卡”呢?

特意询问了身边一些家长,关于“烟卡”,他们的态度褒贬不一。

有些家长支持孩子们玩“烟卡”,而有些则强烈反对。

只能说,家长们站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自家孩子对“烟卡”的痴迷程度不一样。

1、支持禁令的家长

一部分家长觉得:“烟卡”这样的娱乐活动,就应该被明确禁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认为,“烟卡”游戏的危害力太大,小小年纪的孩子们压根承受不住。

一旦沉迷在“烟卡”中,孩子们就可能早早接触到吸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很多孩子为了追求所谓的稀有“烟卡”,滋生了强烈的攀比心理。

当然,父母最担心的还是学习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把所有时间都浪费在“烟卡”上时,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呢?

在学校,和同学讨论的不是学习,而是“烟卡”。

回到家,想到不是写作业,而是晚上跟谁一块去打“烟卡”。

照这样下去,孩子真的会被养“废”了。

现在的学习压力这么大,孩子之间“卷”得那么厉害,若是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后想要考上高中,都有些悬,何况是考大学呢?

2、反对禁令的家长

凡事都像“双刃剑”,玩“烟卡”也是如此。

有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还是有部分家长反对禁令。

怎么说呢?这些家长大部分都是90后,思想相对比较新潮。

家长们深知: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又不能让他们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倒不如玩一会“烟卡”,也算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作业,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

家长们还是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应该寓教于乐,适当地放松才可以。

要是总“逼着”他们去学习,反倒容易把孩子“逼”出毛病。

还有一点,家长觉得在玩的过程中,可以顺道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长表示:之前孩子总是一个人窝在家里打游戏,浑身上下都“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自从玩“烟卡”之后,整个人都变了,能从他脸上看到自信和笑容。

确实,玩“烟卡”可以拉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对他们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助益。

尤其是对于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来说,改变更明显。

三、比起反对“烟卡”,正面引导更重要

家长有没有发现,越是不让孩子玩“烟卡”,他们越是偷偷摸摸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说明,禁止玩“烟卡”这件事,行不通。反倒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

与其跟孩子斗智斗勇,倒不如反其道行之,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烟卡”这个问题,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身为父母,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是人之常情。

可问题是:担心归担心,总不能约束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吧?

童年只有一次,孩子们也想跟其他同伴一样,体验打“烟卡”带来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如此,那父母就把“反对”和“禁止”,换成“引导”和“支持”呢?

做个开明不扫兴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自律的孩子,这是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值得参考。

1、允许孩子玩,但要注意方式

认真地告诉孩子:“烟卡”可以玩,但是有前提条件。

趁此机会,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把之前他们做得不好的事情,慢慢都努力做好,才能有机会去玩“烟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父母的态度特别重要,要让孩子知道玩“烟卡”要有限度。

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全部完成之后,剩下的时间才属于“烟卡”。

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玩“烟卡”,而耽误学习。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还是“学习”为主,要学会自己规划时间。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为喜欢“烟卡”,而产生找“垃圾桶”、向他人索要,以及赌博买卖的行为,都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倘若再次发现这样的行为,就严厉禁止孩子继续玩。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烟卡”,只是一种游戏而已。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玩具”而已,不能上升到经济层面,要不然就违背了玩“烟卡”的初衷。

要三令五申地告诉孩子:吸烟有害健康,不管有多大的好奇心,都不要去偷偷抽烟。尤其是不能在路上捡别人吸过的烟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转移视线,提供替代活动

若是从内心不希望孩子玩“烟卡”,那父母就要付出行动,而不是言语上的禁止。

最起码,要找到可以替代“烟卡”的活动。

当孩子的视线被转移,找到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那他自然就能从“烟卡”中走出来。

无需父母说教,孩子都能自己“上岸”。

只是,转移视线的过程并不容易,父母要多些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起码,要多一些理解,毕竟大家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都有过对某种玩具或游戏痴迷的阶段。

4、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忙着工作赚钱,就是想给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谁曾想,孩子却迷上了“烟卡”,染上了坏习惯。

很想替孩子辩解两句,这些父母在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不玩“烟卡”,或者很有限度的玩“烟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生活中,倘若能多花时间给孩子高质量地陪伴,了解他们内心所想,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结果或许会很不一样。

结语:

对于“烟卡”游戏,真的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盲目地让孩子随意玩耍。

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引导和监督。

孩子可以适当玩耍,只要控制玩的时间和方式,父母还是可以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