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9期内容

晚上回家半小时找不到车位、早上出门挪车得好半天……在许多停车位紧张的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有家难回”“有门难出”是居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何规划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小区车位,考验着基层管理者的治理水平。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烈士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欢欢:

缓解停车难问题,社区首先要做好调研,摸清实际情况。比如,小区内有多少业主需要停车?小区晚间是否有外来临停车辆占位不走的情况?哪些零星角落还可以施划停车位?等等,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好进行治理。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小区内及周边闲置用地,拓展车位增量。凤凰花园小区是烈士塔社区内的一处老小区,通过精确测量、重新调整,小区从边边角角中“抠”出24个停车位。待出让用地、桥下空间、进行中的拆迁项目地,也是车位开发的潜在目标。我们社区曾经历过一次拆迁,拆迁后的待出让地块尚未使用,我们本着“能用一天是一天”的原则,整理开发出300多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极大缓解周边老小区、沿街商铺停车难问题。

其次,要加强精细管理。有些老人购买车位,只是为了儿女回来探亲方便,平时很少使用。我们与其协商,安排作为共享车位,并给予一定补偿,提升车位使用效率。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超时停放、联系后仍不开走的车辆,下次婉拒其进入小区,防止出现“停车老赖”。

我们还发现,不少小区周边商业综合体多,晚上车位往往空置,正好可以给小区业主行一些方便。通过争取外援,并签订停车管理协议,也可以帮助小区部分业主进入商业空间停车。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团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高顺:

治理老旧小区停车难,一大关键在于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效率。我们通过制定和完善小区停车规约、科学划分停车位、加强早晚高峰停车引导等方法,缓解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题。

以团山社区内的创维佳园小区为例。该小区共有机动车约 720 辆,但停车位只有 340 个,近一半居民的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一度出现占用消防车道、堵塞小区道路等乱象。怎么办?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吹哨报到”机制,整合区房产局、城管局、交警大队等力量,并召集物业、居民代表、相关部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制定了“内部提升+外部共享”的方案。

所谓“内部提升”,即重在小区空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比如,对小区道路、绿化区域进行微调,优化小区行车线路;利用小微地块、边角地,增设临时停车位;清理长期停放的僵尸车,解决私设地锁、杂物侵占公共停车位等情况。所谓“外部共享”,即深挖小区外部道路、商铺、企业的停车位资源,弥补小区内部停车位不足问题,实现“按需分配,有偿共享”。

 车辆有序停靠在居民小区内 王全超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辆有序停靠在居民小区内 王全超 摄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党委书记江鱼仙:

买车的居民越来越多,因停车难带来的矛盾也在增加,有时候居民半夜打电话来投诉抱怨。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自治管理服务委员会,社区两委联合“自管会”委员,召开居民议事会,决定以“居民出资一部分、活动经费出资一部分”的方式整修停车设施。每户仅收取10元。

社区居民众多,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做好解释、化解心结最为重要。有的居民对停车位规划不满意,有的对收费标准有疑惑,还有的对“自管会”运作有意见。我们及时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一边调整优化规划,一边做好解释沟通。

停车位建起来,更要管得好。为此,“自管会”成员主动融入社区网格治理体系,每天同专职网格员一起定点巡查,处理“僵尸车”长期占用车位、乱停乱放阻碍道路等问题。此外,“自管会”财务部每季度公示收取的费用,实现账目透明。

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中博社区党委书记孙卫琼:

中博社区所辖6个居民小区投用已10来年。由于缺乏前瞻性,除了少数小区配套极少停车位外,多数小区未设停车位。有的小区只配备不到20个车位,长期需要停放的汽车却超百辆。特别是春节前返乡车辆骤增,行人寸步难行。

因为停车问题,业主和物业公司屡生矛盾,有小区先后更换了4家物业公司。社区干部经常要现场调解因停车引发的争吵。因乱停车辆而碾压绿地、损坏管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某年大年三十,我们还为此清掏外溢粪水。

针对这个问题,部分专职网格员向社区党委建议,优化调整小区绿地,扩展停车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社区党委多方筹措资金,网格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居民捐资投劳。目前,6个小区共扩增停车位800多个,停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因停车难产生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也变和谐了。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同安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雪艳:

近年来,社区重点研究封闭小区的停车难问题。香山苑小区是封闭小区,有500多辆车,却只有120个车位,2018年以前,小区采取租用停车模式,远远达不到业主需求。“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怎么让车位循环利用起来?我们探索“共享车位”模式。社区统一配置全部120个车位,允许每户备案两辆或三辆车,但每户每天只能在小区内停一辆车,每小时收费4毛钱。当小区车位空出来时,外来车辆也可以进,但一个小时收费4元。现在该模式已步入正轨,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一处社区停车场 陈泽国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处社区停车场 陈泽国 摄

山东省青岛市住建局市政公用中心公共设施建设科科长张进:

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从“内部挖潜”和“外部增建”两个路径来破题。内部挖潜,就是在老旧小区改造时,优化小区公共区域功能布局,改出新的停车位。去年,青岛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增加了7600余个停车位。外部增建,主要是建设小区外部公共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通过外部增建,近两年我们在老城区、老小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了65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1.66万个。

近年来,我们还结合停车专项规划和城市体检,分析老城区、老小区、学校、医院、重点景区景点等区域的停车情况,找准真正停车难的区域。什么叫“真正停车难”?有些老旧小区看似停车位少,但小区内老人多,停车需求并不大;有的小区位于学区,年轻人多,夜间停车需求尤其大。因此,我们优先针对这些区域,布局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解决基本泊位缺口。

青岛各区也积极探索车位建设新模式。比如,市北区创新“边角地+”模式,将待开发的棚改腾空用地,临时建设为平面或机械停车场,等该地块开发时,再及时拆除,机械还能循环利用。我们还利用青岛既有老城区人防设施改造停车场,实现平战结合。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易家街道党建办主任陈洁:

易家街道处于硚口区与其他区接壤部位,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权属不一致,跨区协调管理不便。有的社区是城中村改造还建型社区,居民从全区各个街道还建而来,人员结构相对更复杂,且由于外来人流、车流量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无序停车问题。其中不少社区还是近两年才组建起来的,发动、凝聚群众的力量不够强,居民自治意识不够高。这也增加了停车治理的难度。

以党建引领小区自治,发挥居民自身治理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在竹叶海社区,基层干部重新整合停车区域,划分为小区居民停车位和临时停车位两部分,实现需求侧的停车区域分离,兼顾多种停车需求。同时发动物业安保力量、社区宣传力量以及社区退役军人,组成“蓝精灵”志愿者服务队,巡查解决无序停车问题。

街道则与周边商圈合作,实施“潮汐车位”项目,缓解居民下班后的停车难题;与市公交集团共建协商,将公交站点引入部分小区出入口,开通公交专线,满足居民通勤需求,减少私家车出行。

半月谈记者:沈汝发 周闻韬 王凯 宋立崑

参与采写:俱星怡

原标题:《小区停车难?内外可挖潜》

责编:褚孝鹏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