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五月中旬,小麦迎来了丰收期,我区多地陆续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到处一片忙碌。

江口街道 三迸桥村

5月14日下午,走进江口街道三迸桥村的麦浪农场,微风吹过,沉甸甸的麦穗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成熟小麦特有的香甜气息。两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金色的麦浪中,挺立的麦子瞬间就被收卷进储粮仓内。两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150亩小麦。为了减少接下来雨水天气带来的影响,农户们抓紧时间抢晴收割,最大限度减损增收。“最近几天都是‘紧锣密鼓’,这两台收割机要干到晚上七八点。”种粮大户竺海龙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种植了1700亩,亩产约500~600斤,接下来还会再增加两台收割机,希望赶在21日之前将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这些刚收割的小麦被一车车送进了烘储仓库,农户们熟练地将这些新鲜小麦扫进烘干机的漏斗装置中,分离出秸秆碎屑等杂质的小麦被均匀地送入烘干炉,迅速干燥至适宜的水分含量,以保证粮食的质量,延长储存期限。同时,被分离的这些秸秆还可以用来制作生物质燃料的原料,既经济实惠又环保。烘干完成的小麦变得干燥而结实,香气也更加浓郁。竺海龙还告诉记者,这些烘干完的小麦将会卖给收购商,一亩小麦地大概能卖7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坞街道 山下地村

另外,在西坞街道的山下地村笔峰路边的农田里,小麦麦穗鼓胀饱满,放眼望去一片金色。收割机轰鸣着前进,高效地将一排排麦穗吞入,留下整齐的麦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田边,收获的小麦被倾倒进运输车里,汇成了一条金色的河流。农户蒋雷今年种植了280亩小麦,从昨天就开始了收割工作,预计亩产600斤左右。收完小麦后,蒋雷计划种植单季稻,这种“小麦+单季稻”的旱水轮作模式,让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得到了双提升。在收割后,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为后续种植水稻农作物提供肥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今年全区小麦的种植面积为3万亩左右。区农机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光涛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全区小麦产量可达9000吨,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抢收。同时,区农机畜牧发展中心还会对购买农机的农户进行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农户增收增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陈锦溢 邢昊臻 通讯员 沈光涛 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