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35斗 微信公众号

藜麦有着7000多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玻利维亚、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就将藜麦引入NASA,研究其成为宇航员食品的可能性。

由于具备优质完全蛋白、高膳食纤维、富含矿物质营养、低升糖和不含麸质等营养特性,藜麦被印加人尊为“粮食之母”,也逐渐成为新一代“超级谷物”、“素食之王”。

藜麦图片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藜麦图片 受访者提供

凭借对藜麦营养潜力的深刻洞察,武祥云萌生了将其引入中国的念头,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食物选择。近期,35斗采访了武祥云,也是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听他讲述一颗藜麦在中国的产业化之旅。

前沿认知+品种选育+规模化试点,创领国内藜麦产业化发展

前沿认知+品种选育+规模化试点,创领国内藜麦产业化发展

武祥云1986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森林保护专业,后就职于山西省林科院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科研工作。1998年任上海亚太国际蔬菜有限公司供应总监,负责为KFC建设国内生菜基地建设以满足近1/3生菜供应。

2005年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稼祺藜麦)成立,截至目前,旗下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分公司,主要进行藜麦全产业链运营,包括育种研发,种植推广,生产加工,市场销售,项目合作等。

稼祺藜麦创始人武祥云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稼祺藜麦创始人武祥云 受访者提供

“当时国内还没有形成藜麦的市场认知,尽管国内有个别科研单位在做相关研究,但也未曾真正去推广这个品种,也没形成产业。”

长达近十年的生菜全产业链外企经验积累和基于对藜麦营养价值的超前认知,2008年,武祥云正式开启藜麦在国内的商业化种植事业。

产业化的第一步是品种培育。从2008年起经过三年的试验筛选,2010年稼祺1号选育成功,第二步便是寻找适合的种植地区。2011年,以贴吧为机缘,武祥云联系到山西省静乐县娑婆乡时任乡长郝丽军,双方经过洽谈、实地考察后便开始稼祺1号藜麦种植试验。

武祥云向村民介绍藜麦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祥云向村民介绍藜麦 受访者提供

受到试验成功和种植回报的吸引,试点规模在第二年迅速从“两村二十亩地”扩展至全乡1500亩,共有17个藜麦合作社成立并与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同时,在乡镇府的支持下,农户也获得了当地信用社提供的农资贷款。

“我们当时签订的合同是每斤原粮6块钱,如果按每亩300斤产量计算,毛收入也有1800块钱,除去成本老百姓能获得800块钱以上的收益。”

恰逢2013年被联合国大会批准宣布为国际藜麦年,强调藜麦所具备的特殊营养品质、对不同农业生态土壤的适应力,以及在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斗争方面的潜在作用。县级政府开始对这一作物投以关注。

2013年,静乐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藜麦种植,此时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15000亩,居当时全国第一。

静乐县藜麦大田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乐县藜麦大田 受访者提供

时年5月,稼祺藜麦在静乐县主办“藜麦播种节”;9月主办“藜麦丰收节”,成功助推静乐县成为“中国藜麦之乡”;受邀赴原产地玻利维亚参加国际藜麦年活动。

2021年,公司与静乐县政府签订藜麦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千亩藜麦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以及2000份藜麦种质资源的表型分析试验;2022年成为山西省重点链链主(藜麦企业)。

定期翻译国外有关藜麦资料、发布介绍藜麦的短视频至个人社交账号,已成为武祥云的日常。与食品加工厂家联合开发的藜麦加工生产线,如今已更新至第四代设备,其中涡轮水洗去皂苷,低温真空螺旋烘干技术处于国际行业领先水平。

对于武祥云而言,“尽管专注藜麦已经有近十七个年头,但真正的产业化才刚开始;认定的事情我就要做,并且尽全力做到极致。”

集中精力做好“藜麦育种”,助推产业“爬坡”

集中精力做好“藜麦育种”,助推产业“爬坡”

“当前,全球试验和种植藜麦的国家已经达到100多个,但仍未形成如其他主粮般的大规模种植面积。”

武祥云认为,现阶段藜麦的种植产量偏低,适应性问题尚未解决,只有当亩产量提升至1000斤或者更高,藜麦价格和种植成本达到平衡时,才会有更多人愿意种,消费者也能买得起。

藜麦产业尚处一段“爬坡期”,育种则是迎来产业“爆发点”的绝佳机会,而这也是稼祺藜麦近年来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

目前,稼祺藜麦拥有晋中国家农高区、中国藜麦之乡静乐藜麦产业园、山西平遥共3座互为备份的藜麦基因库,积累的藜麦种质资源近4000份;EMS突变体资源近80000份、航天选育材料1000份以及育种材料10000余份。这些是公司真正的核心资产,也是藜麦种业的芯片所在。

稼祺藜麦的藜麦基因库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稼祺藜麦的藜麦基因库 受访者提供

2017年,稼祺藜麦与首位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藜麦全基因组测序的沙特国王科技大学KAUST耐盐植物实验室主任Mark Tester展开表型研究合作,双方在山西和青海分别进行了1300种藜麦资源表型分析的合作,该项目也得到山西省科技厅的支持。正如武祥云所述,这是突破育种难题的关键一步。

武祥云与Mark Tester教授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祥云与Mark Tester教授 受访者提供

第二步便是搭建育种平台。

稼祺藜麦建立了山西静乐、原平、太谷、平鲁以及青海和海南六大育种基地。通过人工气候室、温室、大田、高原及南繁基地建设快速育种平台,技术上通过构建藜麦EMS诱变突变体库,不断筛选获得藜麦雄性不育系材料以及抗除草剂材料,为藜麦商业化育种铺平了道路。培育耐热、抗倒伏、耐穗发芽、高产优质藜麦种质资源,进而创制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藜麦新品种。

迄今为止已获得藜麦品种认定书5份、发明专利证书3份。2021年1月,藜麦新品种“稼祺100”获得认定通过,实打测产251.02kg/亩。2023年5月,“稼祺505”搭乘神舟十六号进入太空,开启了藜麦太空育种。

第三步则是加速育种进程。

“过去,我们能给肯德基周年性供应生菜,现在也想让藜麦可以周年性生产。”除根据寒暑变化改变种植区域,稼祺藜麦选择以温室种植加速新品种迭代的速度。

如今,团队已能够在90天内完成藜麦的一代种植,这样的话,一年之内就能完成四代种植,大大地加速了藜麦的育种进度,真正实现“周年运营”。按六代为标准,平均两年时间就可以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并验证其杂交组合的有效性。

在武祥云看来,藜麦育种就像“建金字塔”,要把优良的性状逐步累积到一个品种或者几个品种上,并非一蹴而就。

科技创新,平台助力,要让中国藜麦种子扬帆“出海”

科技创新,平台助力,要让中国藜麦种子扬帆“出海”

2012年,美国通用磨坊到访稼祺藜麦;2013年开始,公司邀请国际藜麦专家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Daniel Bertero 教授担任公司客座教授。

武祥云与Daniel Bertero教授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祥云与Daniel Bertero教授 受访者提供

在研发模式上,稼祺藜麦始终保持“开放合作”,先后与藜麦学术界、产业界多位专家展开深度合作。

2016年稼祺藜麦成立院士工作站,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在藜麦杂交育种、突变体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方面开展研究;与山西农大高志强教授、浙江大学张亮生教授展开校企合作;2023年9月,稼祺藜麦协办2023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年成立博士创新站。

2023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受访者提供

目前,公司的藜麦米加工厂进一步升级,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全程共13道工艺,涡轮快速清洗去皂苷,真空螺旋低温烘干,生产出的藜麦米具有颜色白、颗粒大、均匀饱满、无碎无杂、免洗免泡等特点。

在产品端,据武祥云介绍,作为一种“新主粮”,藜麦米可以单独煮粥或者焖饭,也可以做成藜麦沙拉、藜麦饮品等。作为烘焙新食材,无麸质藜麦粉也可用于各类面包糕点制作。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藜麦米、藜麦粉、藜麦珍、藜麦碗粥、藜麦蛋白棒、藜麦挂面、藜麦酒等。

稼祺藜麦产品展示 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稼祺藜麦产品展示 受访者提供

在未来发展规划和重点需求上,武祥云提到,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基础扎实,运行良好,目前尚未融资,当下也在跟一些投资人积极接触,希望获取融资以增加研发费用投入,从而进一步扩大藜麦育种试验规模、加速育种进程。

“当前公司正在办理相关的手续,争取今年能够把藜麦种子出口到海外市场。”

武祥云强调,“种业成功出海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对增强中国藜麦种子的国际影响力也将是一个实质性的推动。”2023年底,公司已成功将藜麦粉出口至法国,供应给当地食品开发商,实现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对于稼祺藜麦而言,将藜麦“种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速藜麦“主粮化”进程,争做藜麦行业独角兽,将是一项长期坚守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