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6日),同济大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智库成立仪式暨未来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致力于汇聚各方力量,推进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示范应用,为推进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及未来发展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葛思颖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一级调研员曾阳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仪式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葛思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一级调研员曾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先后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处长郝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孙东,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等出席。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仪式。

与会领导、兄弟高校代表和合作企业代表向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共同为智库和研究院成立揭牌。他们表示,STE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STEM教育的推广可以显著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和未来教育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希望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打造一支跨学科跨界专家团队,围绕STEM教育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未来教育新路径,归纳提炼中国STEM教育的优秀实践范例,为全球STEM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郑庆华表示,STEM是认识世界、描述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基本方法,STEM教育的新愿景在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推动科技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同济大学将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问题导向,组建一支多元化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专家队伍,研究制定中国特色、大中衔接的STEM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展STEM教育的探索与示范应用,未来教育研究院将聚焦未来教育治理、教育人工智能、STEM教育、卓越教师教育等四大方向,着力打造新型特色教育品牌智库,推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推动全球STEM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式上,郑庆华校长向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首批特聘专家授予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举行的未来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丰光,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史秋衡先后结合各自探索实践与思考,作了主题报告,分别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构建”“教育强国目标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机制的思考”“STEM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从本土到国际合作”“迈向优质均衡:STEM的教育发展论纲”等重要内容,研讨会由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