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未来没饭吃。”二十年前招行前行长马蔚华的一句话成就了招行“零售之王”的名号,也开启了银行业角逐零售金融业务的历程。

得益于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的红利,零售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银行贡献了可观的收益,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零售金融业务既面临着宏观不确定性,比如,受地缘冲突、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资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等,同时零售金融也面临着自身业务从高增长切换至稳增长的换挡期,而科技成为零售金融下一战的决胜关键。

零售金融利润贡献率下降

综合2023年上市银行的财报数据来看,零售金融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零售AUM增速依然可观,但以存款为主;零售业务利润贡献低于营收贡献;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提升。

经钛媒体APP统计的12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发现,2023年有5家银行的零售AUM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对应的增速分别是42.14%、24.74%、12.42%、12.37%、10.99%。其余几家银行,零售AUM增速也在8%以上。可以说增速依然可观。

不过,零售AUM包含了零售存款、贷款、银行卡业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及各类个人中间业务等,拆解零售AUM可以发现,个人存款额占个人AUM普遍较高。其中,农行、邮储、建行、工行、中行5家国有大行,个人存款额占个人AUM的比重分别为84.33%、82.04%、80.35%、79.99%、74.74%。而股份制银行该占比相对较低,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为34.57%、29.96%、28.39%、26.24%。

净息差持续缩窄的背景下,高存款占比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盈利压力,使得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营收占比与利润占比并不匹配。比如,2023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整体净利润的比重从43.6%大幅下滑到11.9%,但其零售的营收占比仍高达58.4%。

中信银行2023年零售业务利润为159.35亿元,同比下降8.31%,占营业利润比重为21.3%,而零售占营收比重则高达42%。

更有甚者,浙商银行2023年零售金融业务实现134亿的营业收入,对净利润的贡献仅为0.29%,而其零售占营收比重则有21%。

从资产质量来看,零售金融资产不良率有所抬升,其中,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均有提升,分别提升0.41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10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不过,银行个贷不良率仍处健康水平,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5家银行低于1%,分别是0.89%、0.81%、0.73%、0.7%、0.66%。最高的浙商银行不良率为1.91%。

面对发展进入瓶颈期的零售金融业务,多家银行提出了均衡协同发展的战略,转而寻求在对公业务上的突破,但高收益的零售业务,依然是银行不舍得放手的“香饽饽”,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2023年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02%,但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仅为3.75%。那么依靠技术的力量,零售金融数智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

数智化转型开启零售金融下半场

数字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是金融业今后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行业竞争的主战场,零售金融作为金融科技应用最广泛的业务,在精准营销、智能客服、贷后管理、风控等场景均有积极的探索和落地。

数智化转型,首先能够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能够对客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其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增强客户黏性和忠诚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零售金融竞争激烈化、服务同质化的问题。

其次,提升业务效率和质量。在净息差逐渐缩窄的背景下,提质增效是关键,通过数据分析和风控模型,能够精细客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进而提高客户获取率和转化率,降低营销成本。业务的流程优化和智能化处理,能够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质量,降低运营风险。

最后,提升业务规模和收入。线上化已经让零售金融的触角越来越深,但如何服务好触达的不同类型的客户是当前零售金融业务的难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能够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拓展,来实现客户资产全覆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开放和生态合作,来实现客户渠道全覆盖,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交易频次和收入来源。

在金融科技的落地方面,无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企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也有相应的成果发布。

2023年8月28日,马上消费发布国内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据马上消费首席信息官蒋宁介绍,“天镜”已经具备安全可控、个性化决策和体验、持续学习的特点。围绕业务流,“天镜”能够实现个性化资讯生成、营销助手、坐席辅助、智能质检、知识引擎等金融服务流程的全优化。

2023年11月30日,由腾讯主导发起,信通院、南洋理工、微众银行、马上消费等科研院校及金融机构等机构联合参与的全球范围内首个金融风险控制领域的大模型国际标准启动,该标准适用于零售信贷的风控管理,旨在当金融机构使用AI大模型技术进行风控建模时,为其提供参考和指引。据悉零售金融大模型标准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届时金融机构可在零售贷款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基本条件、模型创建以及迭代环节,参考该标准。

刚刚过去的5月10日,海尔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海尔消金”)与火山引擎正式宣布,双方将共同成立金融大模型联合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构建消费金融垂直大模型,并在精准营销、智能客服、贷后管理、风控等业务场景中持续探索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从而加速海尔消金的智能化转型进程。

可以说,在零售金融生态中,创新风起云涌,零售金融的下半场将会由科技主导。

为表彰零售金融生态中各类型主体的卓越实践,助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服务零售金融快速发展,钛媒体联合《零售银行》杂志社共同举办“2024零售金融数智科技生态图谱”案例征集活动,汇聚零售金融数智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并向社会推广零售金融数智科技创新应用,同襄共举,携手迈向零售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4零售金融数智科技生态图谱”案例征集活动简介一、案例征集时间

自即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

二、案例征集要求

1.本次案例征集内容覆盖零售银行业前、中、后台的各类金融科技应用(如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所支撑、赋能的细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营销运营、财富科技、监管合规、风险防控、支付结算等,详情请参考组委会发布的相关材料。

2.案例内容需包含:案例背景(行业难点与痛点)、案例简介(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应用成效等)、特色与创新点(方案/技术/系统实现的特色与创新点)、应用成效(项目实施后的业务促进成效)、合作方名录(参与项目建设的合作厂商),其他内容具体详见案例申报表。

3.案例申报需用组委会统一制定的申报表进行申报。

三、厂商资质要求

1.厂商需具备成功的银行服务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案例。

2.厂商在申报过程中获得所服务银行的认可或推荐,可提升厂商的获选概率。

3.上市、非上市公司均可,包含初创公司、互联网巨头在零售银行数字化领域的子公司、传统IT企业与银行数字化相关的子公司或独立业务部门等。

4.厂商需具备成熟的零售银行数字化相关解决方案或产品,能够满足本次案例征集中一个或多个细分赛道要求,并提交完整的服务案例。

四、案例成果汇编:2024年6月1日~6月10日

根据实际评估结果,组委会筛选、评审并汇编厂商案例集(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介绍、业务场景、产品与服务、典型客户及服务案例等内容),并输出《2024零售金融数智科技生态图谱》。

五、案例图谱发布与宣传:2024年6月14日

2024年6月14日,钛媒体与《零售银行》杂志社共同举办“2024零售金融数智科技生态图谱发布暨数智金融发展研讨会”,正式发布《2024零售金融数智科技案例图谱》,后续将通过钛媒体、《零售银行》官方媒体以及各合作渠道持续报道宣传。

六、案例申报联系方式

及先生,邮箱:jixingping@cfetc.com

陈女士,邮箱:chenyushan@cfe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