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对日本发出的提醒奏效,沉默4天后,岸田文雄打来电话,给了中方承诺。王毅对日本发出了怎样的提醒?岸田文雄给出了怎样的承诺?日本对华又有哪些新举措?

据新华社报道,10月23日,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打来电话,与中方高层进行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段时间,中日之间出现了不少分歧,除了日本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一意孤行外,在10月16日,日本又试图在钓鱼岛生事。

经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确认,当天,日本“鹤丸”号船只和数艘巡视船非法进入钓鱼岛领海,遭到中国海警的警告驱离。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明确指出中日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中日关系发展提出切实建议。

王毅指出,当前日本的对华认知出现了明显的倒退,错误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在台湾问题上频频越线,对两国关系的政治根基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王毅要求日本践行守诺、妥善处理分歧,维护中日友好关系。

在这之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也曾明确提出,日本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发国内外广泛质疑和高度警惕。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方的态度正在转为强硬,但依然给日本“回头是岸”留有余地,王毅在论坛上发出的不仅是提醒,更是警告。

也就是在王毅发出提醒的4天后,岸田文雄终于打来电话。

在本次通话中,岸田文雄也亮明了日方立场,并承诺会践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与中方携手,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日本也的确拿出了新的对华举措。

在10月22日,据日本共同社、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日本政府将更换驻华大使,由日本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金杉宪治替换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

日媒评论称,更换驻华大使旨在改善和稳定中日关系,原有的驻华大使垂秀夫为对华“强硬派”,导致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停滞,而金杉宪治对亚洲事务有着更充分的了解。

不过《环球时报》报道指出,金杉宪治的专业方向是对美外交,在美国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而非“中国通”,相反,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反而是中文研修班出身。

因此有专家分析认为,金杉宪治的走马上任,实际上是为了落实日美同盟的对华战略,甚至是强化日美同盟在东亚的“威慑力”。至于金杉宪治是否能对中日关系起到改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