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一位阿婆接了一通本地来电后,被诈骗分子以身份证和手机号被盗为由 要求她配合远程操控资金比对, 最终被骗400万元!

从洗脑开始

一步步掏空你的钱袋子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近年频频发生

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侦支队九队队长杨文卿

从警20多年来

常年战斗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最前线

近三年来带队侦破电诈案件千余起

止损2亿余元

在他办理的这么多案件中,

哪些类型的诈骗最容易诱使老百姓上当?

有没有什么话术或要素,

一听到就要拉响警报了?

今天是世界电信日

一起听听杨警官怎么说

希望通过这样的常识普及,如果人人能够多一分警惕和防范意识,诈骗案件的发生率或许也能减少一些。

最新升级!

两类新骗术近期频发

骗术1:冒充公检法人员

“民警”上门取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文卿告诉记者,近期较为高发的骗术是通过FaceTime拨通市民电话之后,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受害人群多为中老年人。骗子通过远程操控软件,让老百姓把银行卡绑定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然后把钱转走。

而且,最近几个月出现了由境外诈骗分子上门提取现金的案例。因为,公安部门建立通讯端防护网后,采取断卡行动或其他技术手段,骗子无法通过远程控制方式把钱转走了,所以,他们会派青年上门冒充警察,用核查的方式来取现金, 然后把钱兑换成虚拟币转出境,这些人也是当天来当天走,行动十分迅速。

骗术2:侵入公司邮箱

发送“领取补贴”邮件诱人上当

另一种最近开始多起来的案件,主要针对上班族

犯罪分子专门盗取公司内部邮箱,以财务或人事的名义发送领取补贴链接, 有些人以为是公司发的链接,就填写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钱就被转走了。

老年人易中招套路:

投资理财、情感交友

除了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杨文卿表示,投资理财类诈骗也是中老年人易中招的诈骗类型。手上有闲钱,想通过理财增加自己的财富?当心!很有可能会点进诈骗对象设置好的虚假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杨文卿提醒,中老年人还容易在情感类、交友类方面遭受损失,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年轻人、小孩也是目标!

兼职刷单、客服退款都是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容易在网络游戏中被骗

常常有一种观点,觉得只有老年人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会上电信网络诈骗的当,自己年轻,脑子又清楚,一定不会被骗。

实际上,每个年龄段都会有被骗的人。杨文卿说,针对13、14岁的小孩,诈骗时常发生在网络游戏中。孩子在网上出售游戏装备或游戏账号,犯罪分子便会以购买者身份出现,通过设置虚假交易链接等方式实施诈骗。

年轻人容易陷入刷单类、冒充客服类骗局

刷 单类、冒充客服类针对的受骗者多为年轻人。

■ 很多求职者会在网上找工作、找兼职机会,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例如要求做任务刷单等。骗子以“零投入、高回报、日清日结”为噱头在网络上发布刷单兼职信息,通过头几次刷单后立即返还本金、佣金骗取信任后,诱导其加大本金投入,随后以打包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不返款,最终将事主拉黑。

■ 有些时候,骗子会利用网购场景冒充客服,假称退款,随后发来“奇怪”的退款链接,诱人入局。

收到这些提醒千万重视

面对五花八门、不断更新的骗术,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范落入陷阱,或者有什么方法可以辨识骗术呢?

杨文卿说,最主要的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特别是冒充公检法的骗局,你可能真的以为是在配合公安机关或政府部门调查。所以,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有疑惑要及时与身边家人、朋友或者社区民警反映。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他们就接到了一起案件,辖区内一位70岁的独居老人,被冒充公检法的电话诈骗了不少钱,对方称要“清查”他,害怕的情绪令他乱了阵脚。

这位老人其实产生过疑惑,但因为身边没有亲属,也没有及时向社区民警或居委干部反映这个情况。直到一个老同学约吃饭,他提到有警察来找这些情况,经同学提醒,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才到派出所报案。

杨文卿提醒,遇到疑似情况,要及时与身边人多交流,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他指出,公安部已建立反诈预警体系,上海市公安局也建立了——

■ 上门劝阻

■ 96110电话劝阻

■ 短信提醒劝阻的工作机制。

如果市民收到这些提醒,证明可能正在被骗,或有潜在被骗风险,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向社区民警反映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人人多一点防范意识

电信诈骗或许就能少发生一些!

本文来源:劳动报

微信编辑:Wing

校对:SYL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