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3.3,青年带你看

荷塘青年带大家来到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蓬江区荷塘

感受本地非遗项目的独特文化魅力

荷塘纱龙

历史

荷塘纱龙是荷塘人民自明万历年间屡经推陈出新、改良所创造的舞龙艺术,被誉为“岭南一绝”,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传,明朝年间荷塘篁湾乡有一举人在四川候补县官,对当地乡民耍龙灯很感兴趣,经常与舞者切磋舞技。回乡后,与乡中昆仲研究,以本地游龙的形象为基础,借鉴四川龙灯制作舞龙;将四川的“游龙抢宝”(以元宝作引龙)改为富有本地特色的龙吐珠;吸取四川彩龙的滚、缠、盘等款式舞技,创造纱龙矫健威武的舞姿。到20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的乡民李玉颖,提议把龙身裹布改为轻纱,并贴金绘彩。这一改进,使龙灯形象显得更高尚纯洁,色彩瑰丽,玲珑剔透,轻巧灵活,成为我国多姿多彩的舞龙中独具特色的“纱龙”,名闻南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

荷塘纱龙制作精巧,全长50多米,共26节,以竹篾、木板等材料制作骨架,分24节,头、身、尾用四条粗绳连接;龙衣以纱布覆盖,以彩色工艺贴片作龙鳞。舞龙时,龙体内安装上特制的防风防滴蜡烛,点燃后,整条龙通彻透亮,形神兼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龙

荷塘纱龙多在民间重要节庆或各种神诞庙会时表演,表演前有独特的“点睛”和“龙上水”仪式。荷塘纱龙表演可进广场、可登舞台,表演形态灵活多样。其中还有在鱼塘中搭起的30米长桥上进行“舞龙桥”表演,桥上的龙和倒映在水中的龙交相辉映,如真似幻,呈现出“岸上龙出海,水中出火龙”的奇幻景观。荷塘镇以其独特的纱龙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龙舞套路分平面和立体两种,整套纱龙舞表演约需1小时,共有20多种舞步,花式纷呈,技巧性强,高难度动作频出。整个表演期间,龙体内蜡烛不灭,26名舞龙者轮番上场,接力交替时,不歇舞,不乱阵,此等“绝技”在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也有亮相,向大家展示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

自荷塘纱龙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纱龙起源地篁湾村近年来致力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纱龙文化、纱龙精神成为篁湾村民的一门“必修课”。剪龙布、制龙身、龙吐珠、龙起舞……篁湾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早早接触纱龙,不少孩子主动加入学校纱龙队,纱龙舞成为这些学校的拿手表演节目。

在周源李公祠开辟有荷塘纱龙展览馆,展示有荷塘纱龙的独特工艺、历史。该祠堂本身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建筑大量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装饰工艺,驼峰、枕墩、花楣、栏板、外墙均雕塑有精美繁复的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岭南古代建筑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塘鱼饼

位于江门、中山、佛山三市交界处,素来有着“金三角”之称的荷塘,由于地缘的因素,美食文化的碰撞,西江河水的哺育,让小小的鲮鱼,在这里诞生了更多的可能。

煲鱼汤、炸鱼丸、煎鱼饼、煎蛋角鱼饼、荷塘酿、荷塘煎辣椒鱼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鲮鱼的十八般变化,在荷塘得到充分展示,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荷塘鱼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塘鱼饼是主要选用新鲜鲮鱼制作的一味非遗传统小吃。先将鲮鱼肉剔刺后剁成鱼蓉,加入调料后搅拌摔打至起胶,挤出鱼丸再放入锅中压成薄饼形,慢火煎至金黄,具有香、滑、嫩、鲜、爽口不粘牙的特色。闻名远近,成为五邑水乡的特色美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荷塘鱼饼,这里还有一段历史。相传,唐朝皇宫有一位御厨,由于得罪权贵受到迫害,带着儿子逃难到当时的番州,即现在荷塘镇的一个小渔村生活。由于御厨的儿子自幼身体虚弱,对南方的鱼腥味尤为不适应,御厨就用当地鲮鱼起肉,用祖传秘制肉丸的配方,手打鱼肉起筋,用铁板煎以饼状食。由于鱼饼鲜而不腥,爽口弹牙,御厨儿子吃得津津有味,荷塘鱼饼便日渐“火”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一起踏上旅程

感受荷塘文化的魅力吧!

来源:团蓬江区委、团荷塘镇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