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中”故事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您有怎样的期待?您与“深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摄影爱好者陈健表示:“深中通道通车,最大的改变就是可以更方便的到达深圳机场和高铁站,对经常出差和回老家的我来说,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两地的居民和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交流和合作”。

2022年9月4日清晨6:09,太阳从珠江口东岸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像一颗油汪汪的“咸蛋黄”悬在天边,将天空、海面洇成一片绛红,深中通道犹如一条巨龙沐浴在晨光之中,熠熠生辉。在岸边守候多时的陈健,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珍贵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0年起,摄影爱好者陈健开始用镜头记录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至今拍摄了数万张照片,上千段视频素材。一张张照片、一帧帧影像,记录下中山大桥主塔圆满封顶、中跨合龙等重要节点。“四年多的拍摄,感觉镜头里的深中通道就像一个慢慢成长的孩子。期待深中通道通车的那一天,到时我也会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用镜头记录家门口的超级工程

深中通道建设如火如荼,有这么一拨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关注、记录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度,摄影爱好者陈健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桥墩刚冒出水面没多少,一幅巨龙即将潜出水面的画面扑面而来,陈健立刻想到用镜头记录下家门口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

四年多年,只要天气好,陈健就会背上相机,去拍一拍深中通道,这些年已经拍摄了几万张照片,上千段视频素材。记录了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塔封顶、中跨合龙等重要节点。也记录了深中通道的日出、晚霞和云海等壮丽的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陈健

2022年9月份,陈健拍摄到日悬深中通道的美景,这也是他最难忘的一次拍摄经历。为了这次拍摄,陈健提前数天开始规划,和朋友用摄影软件计算出最佳机位,并持续关注天气情况。9月3日早上,踩点确认拍摄机位没有问题后,当晚利用专业软件看了云图,还邀请中山大学气象学院教授帮忙分析了气象条件,最后得出结论4日早上非常适合拍摄。

9月4日凌晨4点,陈健扛着大包小包的设备从家里出发,五点钟不到便抵达机位附近,此时晨光熹微,一路上遇到了很多摄影爱好者,都是来记录这一精彩瞬间,那天的海边无比热闹。摆好设备后开始拍摄,6点09分太阳准时从地平线升起,对面的深圳没有低云,太阳露出头,马上就升起来了,与计算好的位置完美重合,陈健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宝贵的一瞬间。

在陈健拍摄的这张照片中,天空、海面被染成绛红色,深中通道沐浴在晨光之中熠熠生辉。这幅场景也深深地印刻在陈健的脑海中,成为自己深中通道记录之旅中最为宝贵的回忆之一。

四年拍摄经历像是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

“刚开始去的少,后面去的次数越来越多,2022年去的次数最多,自己都记不清去过多少次,四年多来拍的素材估计起码有几个T了,为此专门买了很大的硬盘存放深中通道的素材。”陈健表示,每次拍摄,除了用无人机航拍的同时,在地上架上两个相机拍延时,两年多来拍摄的照片有数万张,修好的成片也有上百张,视频总时长有好几个小时。每次回看这些照片、视频时,“仿佛是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心中充满了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拍摄,陈健都能深切感受到深中通道离通车更近一步,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未来深中通道建成后的景象——沿着深中通道一路向东出发,畅通无阻,半小时便能抵达深圳。“迫切期待深中通道早日建成通车,中山的发展太需要这座大桥了,越过伶仃洋,中山融入深圳都市圈,向海而生、充满希望。”

对于陈健而言,深中通道通车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可以更方便的到达深圳机场和高铁站,对经常出差和回老家的他来说,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再也不用担心往返深圳堵车耽误时间了。尤其是即将开通的深圳机场候机楼和深中通道穿梭大巴会给我带来极大的便利。

展望未来,陈健期待深中通道通车后两地交通体系的一体化,这将极大的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得两地的居民和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交流和合作,深中两地在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深度合作能够进一步加强。“也期待深中一体化能够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