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位于青岛的康复大学位列其中。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康复大学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 5月16日,康复大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学校还处于教育部公示期,公示结束后,学校将会通过官网渠道发布学校成立、招生情况等信息。

医院康复治疗师表示,康复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是医院康复科、运动队等,就业相对容易。虽然近年来运动康复比较热门,但从业者却表示顾客较少,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人在双杠上做身体康复。图据图虫创意

首个康复大学成立进入公示期

已通过联合招生方式招收硕博研究生

教育部5月15日发布的《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康复大学等24所学校,现予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4年5月15日至5月2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公示意味着,已经筹备多年的康复大学,有望在近日正式成立。

康复大学(筹)官网介绍,康复大学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山东省共同建设,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驻地为青岛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5年,中国残联首次提出建设康复大学,先后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多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2019年3月9日,经中国残联、山东省多次会商,康复大学最终落地青岛。2019年6月4日,教育部正式批复支持康复大学筹建。一周后在青岛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康复大学揭牌。大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发言中提到,要以“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建好康复大学,培养优秀人才,为中国8500万残疾人服务,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官网信息显示,还在筹备期的康复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通过联合招生的形式开展。学校已经与山东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79名博士研究生,与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等联合招收了35名硕士研究生,2024年将继续与山东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2024年4月发布的一份公开招聘显示,康复大学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及教辅人员21人,其中教辅人员15人,管理人员6人,教辅人员岗位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等。

对于学校的本科招生,多个高考报考网站称2024年康复大学将首次进行本科招生,专业为康复工程、运动康复、康复作业治疗三个。

5月16日,康复大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学校还处于教育部公示期,公示结束后,学校将会通过官网渠道发布学校成立、招生等信息。

康复治疗师人才紧缺

硕士或本科可进三甲医院

康复大学在学科专业定位中提到,以康复学科为引领,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

高考报考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有近200家本科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有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超过300家。

一名大专毕业专升本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小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当时考虑未来老龄化加剧,康复需求会越来越多,从方便就业的角度选择这个专业。目前大专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小的社区医院,比较优秀的可能有机会进入一些二级医院。他希望能有机会进入三甲医院工作,所以选择专升本提升学历,未来争取留在三甲医院,或者考社区医院的事业编制。

红星新闻记者搜索发现,重庆市4月底发布的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显示,多家医院的康复科医师岗位要求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23年的康复医学科招聘同样要求硕士学历。但多家三甲医院曾发布合同制康复治疗师招聘,要求本科学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医院相关岗位则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

一名在三甲医院工作多年的康复治疗师朱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其201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康复专业学生也是医学生的一种,需要学习医学基础学科、生理、组胚、解剖、病理、诊断等医学基础课程,还会有一些pt,ot,st(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的简称)等专业课程,会细分神经、肌骨、心肺、儿童等方向。硕士与本科相比,所学内容差别不大,但科研方向会更加深入。

朱医生表示,康复专业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医院和运动队康复师,目前社会整体对康复重视程度提高,各医院人才缺口比较明显,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好的医院肯定竞争激烈。进入医院后与医生类似,也要经过规培、考证,然后达到年限后有机会晋升中高级职称。

“病人目前主要有神经损伤、骨科手术、心肺功能障碍康复为主,通过物理因子治疗,运动训练,还有各类松解方法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运动康复市场还在发展期

“市场确实越来越大,但整体来说还是太小”

近年来,随着全民体育开展,运动康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培训机构更是打着“钱多人少”、“千亿蓝海”等招募学员。但很多从业者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张先生因跑步损伤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望京医院的康复科都做过康复。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两家医院康复期间,像他一样因为运动损伤来康复的人非常少。

本科就读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小王表示,其曾经在一家三甲医院康复科实习半年,期间只有几个人是因为轻微运动损伤来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师朱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医院运动康复的患者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运动导致骨折、韧带断裂,肩袖损伤等严重伤病后必须进行手术,术后在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部分有轻微损伤的病人,都会选择在骨科开膏药、止疼药等,希望快速缓解。只要不是很严重,不影响生活质量,就会选择继续扛着。”

张先生也表达过这方面的无奈,“白天去医院耽误工作,下班后去运动康复机构又太贵,大部分时候只能忍着。”

曾在商业机构担任运动康复师的大禹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北京运动康复师一节课的费用在500元以上,能够接受这个价格并且对运动损伤足够重视的顾客数量非常少。“市场确实越来越大了,但整体来说还是太小。”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特约记者 刘亚洲

编辑 潘莉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