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英,生于1912年,福建福州人也。其家开明,为知识分子之家。至1922年前后,随家迁居北平,自此定居,求学于斯。舜英天资聪慧,学业优异,高中毕,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成绩卓绝,冠于群伦,成为当时难得一见之高级知识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平大学工学院肄业期间,陈舜英思想日益深远,心怀家国,力求拯救民族于危难。尤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之后,知识分子纷纷投身抗日洪流,舜英亦投笔从戎,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走上革命之道。

其时,舜英本有赴美深造之机,然为抗日救国之大义,毅然弃之,留在国内,投身革命事业。经历一二·九运动,舜英深感唯有我党方能拯救中华。此后,她辗转太原、河北深县等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宣传我党抗日救亡主张,组织学生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壮大抗日力量。

1937年8月,陈舜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洪流。此后,她被派遣至山西辽县,参与领导当地的抗日宣传工作。其间,陈舜英致力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妇女支援前线,并在民众中广泛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热情洋溢,振聋发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年方二十七的陈舜英调任榆社县,出任县委书记,继续领导基层抗日斗争。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陈舜英积极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妇女组织,广泛发动当地妇女,支援前线,为八路军提供物资支持。她还领导妇女们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与敌寇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也是在此时,陈舜英与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刘建勋因共同的革命理想相识相知,结为伉俪。1940年,两人喜结连理,共同奔赴革命前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舜英先后担任晋东南妇救总会秘书、晋冀豫区妇救总会主席等职,长期活跃于基层,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为革命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舜英继续为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奔走,担任湖北省妇联主任、湖北省妇委书记等职务。1961年,她随丈夫刘建勋前往河南工作,任河南省监委委员及河南省政协常委,虽身体欠佳,仍以休养治病为主,心系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陈舜英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其妹陈舜瑶亦为革命家庭一员,陈舜瑶之夫宋平为土地革命时期之老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位至正国级。陈舜英一家,堪称革命世家,令人敬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