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近年来,益阳市南县明山头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做好党建引领、源头管控、党群共建和绿色发展“四篇文章”,以高质量“党建红”引领高品质“生态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强化组织保障,做好“党建引领文章”。明山头镇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生态环境的党政领导为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不仅要对全镇生态环境负总责,还要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调度会议,分析和研判形势,不断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制定和印发《明山头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镇村两级领导干部分区包片责任机制,明确责任边界,按照“谁出问题谁担责”的原则,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减分制”管理和定期约谈制度,对在生态环保领域出现重大过失的领导干部,采取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冬春训大会、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和村(居)民代表向群众宣传生态环保政策法规,营造在党的领导下党群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注重关口前移,做好“源头管控文章”。明山头镇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口进行前移,强化源头管控力度。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推广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今年以来对有需求的346户农户免费发放地膜30000余斤,农户若按照要求对旧地膜进行回收,可持续获得新地膜免费使用资格。严格落实临湖千米精养鱼池退养要求,推进洞庭湖腹地水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和安全保障,采取镇村干部“一对一、多对一”包户,对养殖户进行退养政策宣传、做通退养工作,目前,3000余亩精养鱼池已全部完成退养。织密露天焚烧秸秆防护网,通过党员和村(居)民代表上户宣传、村村响广播、移动小喇叭等方式,对露天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对不听执法人员劝阻、执意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依法依规实施打击,并在各村(社区)通报,达到“惩处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不断强化完善禁渔执法监管机制,由综治办、执法大队、派出所等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常态化巡查执法,利用无人机监拍等现代化手段,对藕池河东支和大通湖沿线等实施禁钓执法。

加强示范带动,做好“党群共建文章”。明山头镇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凝聚党群合力营造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自2023年10月以来,在镇党委安排部署下,明山头镇把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确定为“党员清洁日”,全镇600余名在家党员及部分村(居)民代表在这一天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卫生清扫。自今年以来,由镇党建办牵头,从群团组织抽调青年干部组建“明山头镇生态环境保护宣讲团”,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宣讲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方法举措,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宣传造势,在全镇主次干道醒目位置悬挂生态环境保护横幅10条、喷涂墙绘和标语7条,在重要水源地悬挂保护水源标语标牌6块,使用移动宣传车每天两次循环播放“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村(居)民代表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上门入户宣讲、以身作则表率等,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激励群众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引领者。此外,镇团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还充分动员团员青年、妇联执委、农技人员等,开展“净摊行动”“大手拉小手”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等70余场。

推动“三产”融合,做好“绿色发展文章”。明山头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4月,投资4.2亿的中核汇能(湖南)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明山头镇创业社区,是中核汇能在湖南区首个并网的电网侧大型储能项目,起步营收达到1000万元,打造了区域性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引导养殖户退出临湖千米精养鱼池后,明山头镇党委不失时机引入项目,与长安洞庭湖(益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13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新质生产力,全部建成后预计年租金收益约224万元,年税收超20万元。依托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前期的“三通一平”,对连接大通湖枢纽区域12公里环湖堤坝路基和集镇4.5公里公路进行全面加固和整修,与藕池河东支生态公路、罗文村等串联起旅游新线路。此外,明山头镇还全力支持创丰村“益阳市科普示范基地”、耕余堂村“益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三立村“南县美丽屋场示范村”、丰安坝村“南县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村”等创建工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