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吃饭、睡觉,这三件事是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天通苑南派出所打击办案队副队长司达工作以来,几乎雷打不动的“日程”,他经常吃住在单位,抓了人就马不停蹄地调查、取证、移送。案子拿不下来,他会一直记着,百爪挠心似的难受,只要案子有了线索,所有事都往后排,按照老北京的话说就是“恨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的7个月内,司达跑了108个城市,最北去了巴彦淖尔,最南到了海口,开车3万余公里,共侦破案件百余起。每每有人问及生活的乐趣在哪里时,司达总会说:“我对警察职业的热爱无以复加,投入其中是我最大的乐趣。”

从小做着警察梦 为学习他追着“高手”拜师

“对于当警察这件事,相比‘职业’,我更喜欢用‘事业’这个词,人这一辈子能干上自己喜欢的事,真是太难得了。”

司达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立志要当一名人民警察。高三刚一开学,他就做出了决定——高考只填报警校一个志愿。彼时,身高1米83、体重220斤的司达为了通过入警体能测试,细致规划每一餐的搭配,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跑步、拉伸、休息计划。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内,司达减掉了70斤,如愿入学北京警察学院。

工作没多久,一起案件给了司达“当头棒喝”。“那是一起盗窃案件,嫌疑人是名‘老贼’,一言不发。在讯问过程中,他就那么瞥了我一眼,眼神中带着嘲弄和不屑,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一种挫败感从头凉到了脚,司达知道一定是自己的话没说对。

讯问结束后,司达主动和师傅复盘了整个过程,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司达就会追着打击队和案管组的“高手”,抓住机会跟组学习,登录业务平台“偷师”……

司达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实战中,学会了以灵活周密的机动性应对案情的复杂性。“开窍”之后的司达,办案效率直线飙升。工作之余,他触类旁通,开始研读犯罪心理学相关书籍,将自己遇到的不同嫌疑人按照人格特质、自尊程度、缺陷心结、审美取向、具体好恶五种特性分门别类加以区分,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梳理总结出与之相对应的沟通模式。

2018年9月,一个自诩为“老炮”的嫌疑人落网,司达经过了解,得知此人长期疾病缠身,又自尊心极强,迅速判断出他的内心极度渴望得到他人尊重。于是,司达在每一次审讯过程中都会细致询问身体状况,帮助他的家属解决生活困难。在司达用言语和行动的一次次“劝慰”下,“冥顽不灵”的嫌疑人最终决心痛改前非,留下一句:“我认你,我改!”

始终保持工作状态 他一眼认出对面车道的嫌疑人车辆

“司达不仅办案能力强,那双眼睛更是敏锐,这一点我们刑侦支队的侦查员们都服。”提到司达,昌平分局刑侦支队的张警官说。

2023年6月,有线索指向一嫌疑人在京作案后藏匿在外省老家,司达与分局刑侦支队的民警迅速赶往当地,在嫌疑人老宅周边连续蹲守多天。然而嫌疑人仿佛听到了风声一般,隐藏得无影无踪,眼见时间一点点流逝,二人决定先返回住地休整再做打算。

几天的蹲守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气神,司达坐上驾驶位,揉了揉眼睛,定了定神,打火,启动,一脚油门开出去了几公里,突然猛一脚刹车,接着原地掉头。同事一头雾水:“哪去?”

司达眼光发亮:“我反复看过他的体貌特征、交通工具和车牌号,刚才对向开过去的一辆车就是嫌疑人的。”

对向那么多车,又是在高速,两人又困又累,同事一直到事后都想不明白,司达是怎么能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哪怕是返程的路上,也能注意到周边的情况的。

又是一天一夜的蹲守,这一次司达和同事将嫌疑人一举抓获。

审讯中发现的一个细节 他判断嫌疑人还有“上线”

“身上的警服给了我所有的底气和自信,我的使命就是把案子深挖到底,违法者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司达说。

2023年8月,接分局刑侦支队线索,嫌疑人通过使用网贷平台,以频繁借、还款的方式为电诈团伙洗钱。司达第一时间组织民警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掌握嫌疑人轨迹后,立即带领民警前往该地,经过两天一夜的蹲守,将嫌疑人刘某抓获。刘某在被抓获时表现得非常配合,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同时坚称是独自实施洗钱行为,无其他联系人。

在梳理案件线索过程中,司达敏锐地发现,这种通过线上平台规律转账的洗钱方式,单独作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在审讯过程中,刘某眼神闪躲,供述笔录中多处不能自圆其说。司达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其中必有蹊跷。

司达对刘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次进行普法教育,讲明其中利害关系。在一波又一波的心理攻势下,最终突破了刘某的心理防线,交代出了上游人员。通过持续深挖串并,历时15天,司达带领办案民警将该团伙其余4名上游组织人员抓获,成功破获该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朱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