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掌掴现场视频来了,看完视频你还觉得女孩没错?被打一下,调解过程中还手两耳光,从视频来看警方的处理是一点毛病没有,现在来看被打女子甚至有过分利用舆论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回顾

经过反复观看视频,可以大致还原事情的经过。一家人坐在后排,熊孩子在后座踢前排座位(可能不止一次),也就是先被打女子的靠背。前排的女子无法忍受,于是转过头去制止熊孩子。结果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凶,孩子爸爸就骂了一句“瓜婆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里双方冲突爆发,双方都站起来对骂,并且用手机拿出来相互对拍,结果女子把手机对着熊孩子拍,到这里孩子妈妈先动手了,打到了女子的脸上(孩子妈妈有第二个动手动作,应该只是触碰到了脸),在列车长调解的过程中,女子给了孩子妈妈一耳光,过了几秒钟女子举得不解气,又给了孩子妈妈一耳光。这时,孩子妈妈手里拿着一个水瓶,再次准备动手,但最终克制住了,这大概就是冲突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对谁错

非要分辨是非,在我看来,双方都有责任,都没有做得很好。但带孩子的一家先动手,他们的过错更大。尽管在冲突过程中进行了调解,但那个女子两次伸手打人是明显不对的。这已经不符合什么正当防卫的条件,这也是警方为什么会定性为“互殴”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双方都不是善茬,尽管视频打了码,但依旧可以看出女子的表情挺狰狞的,在调解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样子,可以不是后来网友所“保护的弱女子”形象。

舆论导向

之所以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并不是到底谁对谁错了或者谁的过错更大。不知道是谁说的孩子一家是公职人员,这还得了,双方的“阶级地位”一下子就拉开差距,女子是弱势群体,没人会去关注她到底有没有错,只要对方是公职人员,那他们一定有错,而且是不可饶恕的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是不是公职人员,并没有看到官方的任何通报,会不是以讹传讹有待考证。同样那些说孩子一家出5000元,甚至50000元赔偿女子,求和解的,有何依据,是警方给你说的,还是孩子一家给你说的,又或者是女子给你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一家肯定是有错在先,这点毋庸置疑,还有及时教育自己的熊孩子,这点事道德上的错,先动手打人这是法律上的错。但那些一边倒说女子是无辜的该停停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但凡有一方稍微克制一点,就不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至于那些质疑警方案情通报的人,告诉你这种社会影响很大的案情,可以说案情通报是非常严谨的,其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考量。看过视频后,整个来龙去脉也比之前大家都在传的情况更加清晰明了,女子说要行政复议,等着吧,翻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别以为警方在运用这些法条的时候都是水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话,警方的处理公正公平,定性“互殴”没毛病,如果一直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利用舆论,随着越来越多人看过视频后,说不定会反转!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下方评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