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泗洪检察微信公众号(shjcy2014)

编校 | 刘婉儿 审核 | 陈宁 马响响

涉嫌诈骗的他

妄想花钱“消灾”

豪掷一百多万买通“关系”

却统统打了水漂

2024年4月,经泗洪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泗洪县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戴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而李某转给戴某用于找关系的5万元,是用于干扰司法的非法行为,被法院判决没收。

身犯刑律的他,妄图花钱“消灾”

2022年9月,李某因出售虚假保健品,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取保候审。即将身陷囹圄,李某却不甘心接受法律的制裁,妄想通过找关系摆平司法机关。就是这种错误的认知,让李某这个诈骗犯也上了别人的当。

2023年2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李某结识了在上海市生活多年的戴某。说不定,戴某有人脉摆平关系呢?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李某向戴某诉说了自己的需求:想托关系,让司法机关通融一下,把自己的犯罪行为抹除掉。

戴某满口答应,他称自己在上海这么多年不是白混的,关系有的是,他向李某承诺,只要钱到位,啥都不是问题。

李某不知道的是,表面光鲜的戴某,背地里债务缠身,还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信口开河,答应李某的拜托,不过是图钱图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其实是诈骗陷阱

终于找到了人花钱消灾,李某感觉心里放下了大石头,也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没想到戴某正是利用他急于脱罪的心理肆意骗财。

一开始,戴某索要了20万作为打点关系的费用,其中5万元用来找关系,剩下的用于退赃。李某分别转了5万和7万给戴某。李某心里也将信将疑,承诺余下的8万元待事成之后,如约支付。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李某却迟迟收不到进展消息,为了催戴某办事,他急切地前往上海找戴某询问案件进展情况。面对送上门的金主,戴某一面带着李某找“关系”,向李某展示自己的人脉关系,拍胸脯保证事情可以办好;另一面戴某又多次对李某说之前的退赃的数额不够,需要继续退赃,才能保证李某没事,让李某继续交钱退赃。就这样,李某深陷戴某编织的谎言之中,认为只要再交一笔退赃款,就可以被解除取保候审,自己也不用坐牢。

李某对戴某的能力深信不疑,于是将自己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200余万元,并根据戴某的指示转给戴某用于“退赃”。2023年2月至7月,李某先后向戴某账户转账20余次,共计120余万元。戴某每次在收到钱款后,将所得资金迅速取现、消费。

退赃款变借款,录音揭露真相

李某向戴某汇款期间,其个人涉嫌的刑事案件流程仍然继续往下进行。终于在2023年8月,李某接到上海市检察机关的电话,让他到检察机关接受讯问。但是李某深陷骗局、难以自醒,继续找到戴某询问所托之事进展情况。戴某声称,已经找好关系,检察机关只是例行程序,之后案件会退回公安机关便可结案。一直到李某已经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戴某仍然称,可以在法院找到关系帮助李某争取缓行,只要李某再拿出100万退赃,另外给30万元用于活动。

此时,李某已逐渐产生了怀疑,断不敢继续转钱给戴某。直到李某被法院通知开庭后,才向泗洪县公安局报案自己被诈骗,2024年1月,该案被移送至泗洪县检察院

办案过程中,戴某却提出,他与李某之间的转账记录,其实是借款。检察官出示了李某提供的与戴某之间的通话录音,录音显示戴某明确说到自己找到了公安局的支队长,检察机关会把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不再将案件移诉,只要李某退钱,便可以取保候审。

戴某仍然辩解自己只是借款,并无诈骗行为,但是在录音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此后,泗洪县检察院依法对戴某提起公诉。在庭审中,戴某又提出有证人可以证实其和李某之间是借款,但是却无法说出证人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检察官当庭向合议庭梳理了戴某供述和辩解的矛盾之处,指出戴某的辩解属于幽灵抗辩,建议不予采纳。后戴某见无法逃脱法律制裁,当庭认罪,表示自愿认罪认罚,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