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时期,看似强大无比的司马懿也有着自己难以抗衡的对手——曹爽。

不过,在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当中,精通人性弱点的司马懿还是凭借谋略取胜。

后世有人分析,如果曹爽能够听从自己的属下桓范的计策逃去许昌,然后昭告天下兵马勤王,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在权谋的斗争当中,曹爽和司马懿都不属于善类。两人在实力上拥有着一定的差别,即使当时曹爽能够逃去许昌,然后运用外界的压力来对抗司马懿,也没有太大的胜算。

曹爽的为人

作为托孤重臣,曹爽和司马懿他们两人一直是曹芳最信任的臣子,这也是他们能够位高权重的主要原因。

从姓氏上不难看出,曹爽是宗族世家的子弟,相比于司马懿这个外姓重臣来说,显然曹芳更重视曹爽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份倚重才让曹爽这个自私重利的人,开始一步步地大肆打压司马懿。

在政治名利场上,运用政治手段打压政敌是屡试不爽的手段,曹爽利用皇帝的信任,成功地夺取了司马懿的大部分权力,并把司马懿转移到了无权无势的闲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曹爽这个人的政治欲望显然不仅止于此,他在打压司马懿的同时,也大肆侵占了其他世家大族的财产。

在贪念的驱使之下,位高权重的曹爽疯狂地压榨和逼迫世家大族向自己臣服,并把大部分的利益都收归自己所有。

可以说,当时的曹爽已经得罪了魏国的大部分权贵。

正是他的种种逼迫行为,才让司马懿轻易地联合起其他的权贵,同时这也是导致高平陵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平陵事变之后,曹爽得到了曹芳这个最重要的“工具”,但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这位曾经的君主并不能够带给他足够翻转局面的优势。

甚至,在形势急转直下时,曹芳反而成为了他的催命符。

心存侥幸

在曹爽被众人围攻之时,桓范曾经提议让他逃去许昌,然后利用曹芳的身份昭告天下兵马勤王。

许昌是曹氏的大本营,那里兵多粮足,足够对抗司马懿。

不过,司马懿所展现出来的姿态给了曹爽一定的信心,所以曹爽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在司马懿执掌大权之后,他就立刻以太后的名义罢免了曹爽的所有职务,并昭告天下说曹爽挟持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单方面地给曹爽定了罪,但是他同时也妥善地安置了跟随曹爽的大臣,以及这些人的家眷。

也正是这种看似友好的姿态,迷惑了当时不想开战的曹爽。

在司马懿一系列行为之后,曹爽不可避免地产生侥幸心理,他认为自己投降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这种侥幸心理正是促使他拒绝逃往许昌的主要原因。

曹爽也有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