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桐乡市青石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正在查看菜品是否与“瘦身菜单”一致。 受访者供图

“以前村民比阔气、讲排场,想办一场体面的婚礼往往要花40万元以上,大伙儿私下苦不堪言。自从有了‘瘦身菜单’,办酒席的成本大大降低了。”4月14日,在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南庄村的家宴礼堂里,村民陆锦松为儿子举办了婚礼,对于酒席支出的变化,他很感慨。

村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是近年来桐乡市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红白宴席的规模越来越大,40~80桌的热闹排场、28~32道昂贵菜品、动辄20余万元的铺张开销,已经成为农民共富路上的沉重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桐乡市自2021年以来推行“一镇一品”婚丧宴请“瘦身菜单”,抓住关键制度、核心人群、重点场景,有力回应了农民群众节俭办酒的内心期待,有效破除了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陈规陋习,逐步建立起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理念的长效机制。

坚持“三治”融合,定好新规矩

“婚丧宴请‘瘦身菜单’事关村民生活,与村民关系密切,在推广前先通过‘一约(村规民约)两会(百姓议事会、企业家参事会)三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定好规矩,才好继续推进。”高桥街道越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飞扬介绍,在制定“瘦身菜单”的过程中,村里的“两会三团”成员先走访排查、征求民意,再制定“瘦身菜单”具体方案,最终由村民投票表决,并纳入村规民约中。

桐乡市是“三治融合”经验的发源地,自治、法治、德治在乡村治理中有着普遍、长久的实践基础。为此,桐乡市在推行婚丧宴请“瘦身菜单”时,始终践行“三治融合”理念,充分发挥“一约两会三团”的基础作用,引导11个乡镇、街道排定特色菜单。

村级菜单通过村民共商确定,百姓议事会、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定期议事,研究实施办法,评定奖惩措施,实现“一村一策”,让“瘦身菜单”更接地气。

大麻镇吉字浜村提出,每桌酒品、饮料应控制在300元以内,菜品数量控制在22道以内,不再分发喜宴伴手礼;屠甸镇荣星村规定,单席菜单花费应控制在1200元左右;洲泉镇后塘村制定了8份共享菜单供村民选择参考……这些“瘦身菜单”虽然内容各异,但都是从“定员、降标、控量”等方面做出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规定。目前,桐乡市各镇村的红白事简办标准制定率达到了100%。

“办酒席省下钱是件好事,但又有部分村民担心别人说自己吝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桐乡市目前正在推广‘移风易俗共富基金’,提倡村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用省下的钱为村里作贡献。”桐乡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科长张芹说。

自2022年5月桐乡市建立“移风易俗共富基金”以来,许多小家庭用自己的爱心为村里作贡献:荣星村村民魏建华在母亲过世后丧事简办,并捐赠100多万元为村里铺桥修路;南庄村村民金荣民夫妇用婚宴节省下来的7万元给村里添置扫地机;濮院镇油车桥村一对教师夫妇用省下的部分资金为村里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移风易俗共富基金”用于资助、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或为村里办实事,让这些带头示范户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建设家宴礼堂,做强新阵地

“在桐乡,建设一座能用来办酒席的家宴礼堂是村民心目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一个村没有建好家宴礼堂,村民就会提意见。目前,桐乡市的家宴礼堂基本已经达到了行政村全覆盖。”桐乡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工作人员熊晓辉说。

过去,桐乡市的婚丧宴请排场大,几十桌酒席在家里放不下怎么办?有些村民选择借用邻居家的场地,有些选择去酒店租赁场地,还有些选择在村里的田地上搭建豪华的临时大棚。这些选项无不指向一个结果:村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为解决这一难题,桐乡市全面开展家宴礼堂建设项目,为村民的开支节流减负。

走进洲泉镇青石村的家宴礼堂,桌椅整齐地摆放在光洁的瓷砖地板上,舞台两侧的音响与液晶屏幕可供司仪主持节目,也可用于节目表演,后台的各式厨具一应俱全,洗刷得干净、卫生,等待乡村厨师们在此大显身手。

“家宴礼堂配备好了桌椅设施,如果有需求,村里还提供志愿司仪等。村民只需要提前预订,就能享受完整的服务。”青石村党委委员、妇联主席沈晓钫说。

4月27日,青石村村民沈鑫泽夫妇在家宴礼堂举办了一场“瘦身”婚礼,新郎、新娘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家宴礼堂办婚礼,不仅气派、环境好,而且优惠、实在。”沈鑫泽说。

据介绍,两人在婚礼半年前找到了村委会负责人预订家宴礼堂,签订了《青石村移风易俗承诺书》,内容包括遵守“瘦身菜单”、使用公勺公筷等。村委会登记后,乡村厨师根据需求量身定制了一份每桌1383元标准的“瘦身菜单”,包括基围虾、鳝腰等22道菜,让新婚夫妇非常满意。

“同样的菜品,如果在酒店里办,包括场地费、桌椅设施租赁费和服务费等,恐怕每桌要花2000元以上。如果选择搭临时大棚,每平方米就要花50元,还要自己铺红毯、挂吊灯,能容下40桌的大棚算下来要花20万元以上,婚礼结束后还要拆掉,又浪费又不实用。”青石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唐锦松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选择在村里的家宴礼堂办一场“瘦身”婚礼,每桌的桌椅租赁费和服务费只要128元,如果遵守“瘦身菜单”,还能降低10元桌椅租赁费,一桌只用花1500元左右,单场婚礼平均节约开支30%。

婚礼当天,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员拍摄现场菜品照片,确认是否与承诺的“瘦身菜单”一致后,将监督结果存入青石村推行的“一户一档”中。同时,根据青石村制定的积分管理细则,举办“瘦身”婚礼的家庭还能积12分,可用来兑换理发券、生活用品等。

“村民想进家宴礼堂办酒,自然要符合移风易俗要求。这样不仅进一步推广了‘瘦身菜单’,也便于我们对宴席情况进行监督。”洲泉镇宣传干事袁海星介绍。

近年来,桐乡市还积极探索构建家宴礼堂数字化平台,推行一键预约制,重塑“礼堂预约—菜单推荐—服务选购—线上承诺—实时监督—评价激励”的流程闭环,让村民的宴请更方便、更舒心。截至目前,桐乡市家宴礼堂办酒建档率达到了100%。

聚焦核心人群,引领新风气

移风易俗,关键在人。如果没有优秀的模范带头,没有村民的积极配合,移风易俗就只能落在文件里、口头上,不能真正深入人心、转变人的思想,更别提把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中,形成行动自觉了。在推行“瘦身菜单”过程中,桐乡市以党员干部、乡村厨师等人群为发力重点,营造全员响应、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实村民对婚丧宴请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心知肚明,也都想要改变,但是原本一桌两三千元的宴席,如果一下子降到1500元,村民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此时如果有党员干部带头,率先作出示范,‘瘦身菜单’就更好推广开来了。”屠甸镇宣传干事沈梦婷说。

屠甸镇红星村的党员王佳烽在婚礼上带头选择“瘦身菜单”,坚持“非亲少请”的原则,把原来的每桌10人增加至每桌12人,减掉了花费较大、性价比不高的菜品,同时采买了打包盒、打包袋,鼓励大家打包剩余餐食。“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瘦身菜单’一下子就推广开了。”红星村党委副书记徐玉林说。

钱锦浩是荣星村的乡村厨师,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每家每户的宴请需求了如指掌,也让他成为远近村民宴请时的不二选择。因此,荣星村红白理事会在制定“瘦身菜单”时,邀请他确认菜单上的食材价格是否符合标准,并为每户有需要的家庭量身打造一份“瘦身菜单”。

“有些菜如澳洲龙虾、东星斑等高档海鲜,对于村民来说其实又昂贵又吃不出好坏,但是为了面子不得不加上,我就在征求办酒村民同意之后去掉或者换成更平价的食材;有些菜看似便宜、不起眼,但是深受好评,我就加在‘瘦身菜单’里。”钱锦浩说。

近年来,桐乡市重点关注乡村厨师行业,通过以镇村为单位举办乡村厨艺培训班、“千元桌餐”比拼赛等,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也引导他们更好地制定移风易俗“瘦身菜单”。

经过近3年来的不断推广,使用“瘦身菜单”逐渐成为桐乡市各类宴席的常态,农村婚丧宴请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办酒进礼堂、凡事倡节俭、为人讲奉献”成为乡村新共识。截至目前,桐乡市农村实行“瘦身菜单”节俭办酒累计1800余场,节约开支9000余万元,农民宴请花费平均减少40%,其中单场婚宴节约开支最高可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