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小人书故事为杨家将之《大刀王兰英》,刘振源绘画,戈兵根据刘兰芳、王印权传统评书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昌大兵来犯,兵困遂州,六郎摆牤牛阵,单靠牤牛不行,还需精兵良将,遂请八王赦免三关副帅岳胜等人罪过,派人前去太行山召回抗敌。

八王书写两道旨意,一道给太行山众将,一道奏明皇上免去岳胜等人罪名,同时六郎也给岳胜书信一封,次日由寇准带信出城搬兵。

韩昌寇准一人一骑,问他可是回朝搬兵?寇准笑说:“韩元帅,你困城数月,城中粮草断绝,朝中还有何兵可搬,我是奉八王旨意,回朝与皇上商量写降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昌心想确实如此,眼看春暖花开,冰城不攻自破,寇准又是一文官,于是下令放行。

寇准心中暗喜,催马加鞭而去,韩昌心中生疑,大骂寇老西敢骗他,紧追而去。

眼看就要追上寇准,一员小将手持银枪救下寇准,此人正是杨宗保。

两月前宗保负伤逃走,昏倒在离山脚下,被离山圣母和一个小道姑救回紫霞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保在离山与小道姑朝夕相处,小道姑还教授宗保万胜枪法,待宗保伤愈,谢过离山圣母下山而去。

离山圣母看出小道姑的心思,知道她与宗保有情,便以师父之名义将小道姑许配给宗保,也知她有报国之心,就让她下山回家。

小道姑此时才知自己是穆羽之女穆桂英,家住穆柯寨,临别离山圣母赠予桂英一身盔甲,一匹战马,一口绣绒刀。

桂英下山本要回穆柯寨,但想起宗保单枪匹马往遂州,就暗暗追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宗保救下寇准,韩昌赶到,两人又战在一起,二十多回合,宗保渐渐不支,且打且退,寇准在一旁干着急却无力相助,此时桂英站在高坡上忙抽出雕翎箭,对准韩昌咽喉射去。

韩昌听见声响赶紧闪身,那箭射中左膀,疼得他大叫一声拨马而逃。

宗保和寇准不知是谁相助,两人策马同奔太行山搬兵。

岳胜得知情况,看罢书信,点齐全部人马,浩浩荡荡向遂州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赞和孟良急见六郎,一路催马加鞭跑在最前面,你追我赶,焦赞渐渐落在后面,孟良在一岔路口见一火亮追了过去,看一老道手拿火葫芦坐在石头上,这老道便是孟良亲娘舅郑新城,道号道平,是钟南山任道安师兄。

老道把火葫芦交给孟良,告诉他如何使用,嘱咐非到万不得已不可随便乱用,说罢走出树林飘然而去。

孟良返回大道上,碰见焦赞和岳胜大队人马,两人随大军来到遂州西门外,岳胜指挥大军向遂州城冲去,孟良焦赞断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昌正在北门巡视,闻讯赶来时宋军已冲过去了,韩昌带人疾追,孟良朝葫芦底连拍三下,立刻喷出三颗火球,霎时变成三条火龙,挡住辽兵。

八王设宴为岳胜等接风洗尘,众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宴后六郎部署牤牛阵作战计划,三天后出城交战。

第四天,韩昌在城下骂阵,遂州城门突然大开,六郎手中黄旗一摆,五百多头牤牛角带雪亮牛耳尖刀“哞哞”吼叫着冲了出去。

饿了三天的牤牛见到辽兵,以为又是肚中有草料的纸人,用头拱去,尖刀挑开辽兵肚子,见没有草料,又扭头挑另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兵面对牤牛袭击,无力抵抗,吓得四散逃跑,韩昌见势不妙,下令撤兵,十几万人马惊魂失魄,只剩三四万人,兵败如山倒!

韩昌无脸回辽,欲拔刀自刎,此时辽国丞相萧天佐、萧天佑赶来,带来破阵之法。

原来萧后收到王强密信,得知杨景未死,他们带来两千多个草人,假人代真兵,草人肚子里装的都是有毒药的草料。

韩昌顿时精神抖擞,次日又来城下叫阵,一万人的队伍后面无数杆大旗,旗后是两千多个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昌一见六郎羞恼道:“杨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不该诈死埋名,今天与你决一死战,是你我交手还是放你那牤牛?”

六郎观察一番,没看出什么破绽,也料想韩昌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有破阵之法,于是下令放出牤牛。

牤牛蜂拥而上,一万辽兵纷纷后撤,大旗撤向两旁,露出草人,牤牛不识真假,挑开草人,见草料就吃,不多时,牤牛扑通扑通倒在阵地之上。

六郎发现草人时就知道苦心驯练的牤牛要遭覆灭之灾,可悔之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郎催马出战,辽国十员大将围打六郎,六郎腹背受敌,被韩昌扎伤后背,战马受惊腾空而起,落荒而逃。

六郎的战马跑出六七十里,遇到一个武士,武士得知杨景之名,一把抓住他,就带回童山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