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青岛永宁路小学,前身为1913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期所设的公立小学堂,设有修身、经学、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七门(清朝末年称物理化学等学科为格致)课程,学制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永宁路小学老校舍旧影

1914年日本战胜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公立小学堂改为公学堂。

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学务股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 》中所述

1914年日德宣战时学校停闭,至民国四年(1915年)三月,日本守备军司令部又以军令继续开学,其间停闭者约达一年。将德占时期之公立小学堂改为公学堂,其教育要旨、教授科目,采用朝鲜、台湾、满洲铁道附属地及大连、旅顺等地方公学堂办法,特别注重日语,其教科书亦多采用南满铁道附属地教育研究会编纂公学堂用教科书,修业年限五年。公学堂内,附设有三年程度之实业学校,授农工等实业教育,公学堂自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改组以来至交送中国(1922年)止。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公学堂改为公立小学,定校名为“公立沧口初级小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新建成的市立沧口小学校舍

1924年4月14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就审核沧口小学经费预算事 给财政局的令》

为训令事。据沧口小学校呈送十二年度经常、临时预算书到署。据此。除指令外,合将预算书令发该局,仰即审查呈复,以凭核夺。此令。高恩洪

1929年《胶澳商埠1927—1928年教育发展纪要 》

公立沧口小学校十七年三月添学生一班,十七年八月添学生一班,十八年四月添高级一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口小学新建校舍

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青岛为特别市,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青岛从此开始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完全小学,校名改为“青岛市市立沧口小学校”。

在学校的百余年校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校舍改造。

1929年《胶澳商埠1927—1928年拨用官产及租建修缮校舍情况 》载

本埠各校历年人数增加,每多校舍不敷分布,有呈请另拨官产改充校舍者,亦有就近租用民房另给租费者。且因官产年事已久,需加修理。又因附近校舍应用不敷,临时增添建筑以期适用者。

公立沧口小学校因校舍不敷应用,于十六年(1927年)九月由教育局呈准拨给官产三四五号之一、四平房为校。该房原系沧口电报局租用,因适已退租,当准改归该校作为校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永宁路小学老校舍主楼旧影

而青岛永宁路小学已消失的老校舍,是学校历史上,也是全市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三十年代修建的沧口小学校舍,是当时全市乡区最大、最漂亮的学校。

沧口小学新建校舍于1934年4月20日兴工,10月12日竣工。

1935年《沧口乡区建设纪要》介绍

沧口区各小学校舍,原多借用祠堂或民房,既不能容纳多数失学儿童,复于教学不便,欲扩充班级,救济失学,首须建筑校舍。故本处成立以来,参酌地方经济之情形与需要之缓急,积极改建填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立沧口小学校舍全景

1935年1月《沧口乡区建设纪要》记载:

查该校旧校舍,地势低洼,房屋狭隘,极不堪用。曾经奉令建筑,惟因规模宏大,用款甚巨,迄未举行。于二十二年九月间,由本处会同该校张校长,召集本地土绅及商会委员人等,组织成立筹备委员会,积极进行。经大会议决八项捐款,(营业捐、房产捐、地亩捐、汽车捐、水果捐、义务戏捐、乐捐、特别捐),筹募建筑费一万元,余则呈请教育局补助。嗣闻日人拟在盐滩、沙岭庄、大水清沟三村之间,建筑纱厂两处,需砂甚多,乃呈准市政府,免费在李村河下游采买砂子十万立方公尺,充作建筑的款,于二十三年三月间,由王夔鸣以最高标价一万五千三百五十元承领。于是的款既备,当即呈准市政府,划拨福安路官地九十六公亩,作为新校建筑地,并绘具图样,招标建造。于三月三十日,由锦记营造厂,以最低标价三万二千八百四十元(变更工程加价不在内)承包。于四月二十日兴工,至十月十二日告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新建市立沧口小学校舍左右两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这座建筑成为青岛永宁路幼儿园的园址。

计建带走廊楼房三座,大礼堂一座,传达室二所,平房三所,浴室一所,全部围墙,男女厕所各一处,共计一百二十余间。连同变更工程加价,及装设电灯,安置自来水及添置器具等,约共需洋四万元。该校负山面海,地势高爽,建筑坚固,规模宏敞,乃本市乡区小学中最大之校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2月,青岛市立沧口民众学校第十期毕业师生合影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1938年1月日寇二次侵占青岛,校舍为日军占据,学校被迫停课,至1938年9月方借他处复课。

1938年《青岛教育周刊》记载:

沧口在青岛西北部,距市仅三十余里,地居冲要,交通便利,且工厂林立,人烟稠密,实青市唯一工业区也。原有小学一处,计三十班,学生达一千七百余人。附近村落如达翁、晓翁、西流等村,均设有分校。校舍建筑宏大,设备周全,为青市之冠。去年事变发生,工厂停顿,工人纷纷回籍,全镇居民,仅余数家,校舍无人看管,一切设备尽行损失,门窗亦破毁不堪,殊堪痛惜!迄今春本市治安恢复,各小学逐渐开课,镇长王佐臣以本镇市面已渐复旧观,爰于六月间呈会请求学校复课,当经照准,并委陈詠屺为该校校长,前往积极筹备,将学校前部楼房加以修缮,校中设备,稍事购置,已定于七月开学,嗣因校舍为友军借用,校务暂时停顿。

迨富士宝来两纱厂先后开工,其他各工厂,亦将次第复业,工人家属多已返回,为儿童求学计,乃计议暂借民房,做临时校舍,以便开课。当即觅定沧口大马路六十七号民房一所,计有楼房二十三间,平方十二间,暂开七八班,尚可勉强敷用。嗣经呈会核准,稍加修理,遂于九月二十日开学,各分校亦于九十两月先后次第开课。总计本校方面共有学生三百五十二名,计分一二年级各两班,三四五六年级各一班,共计八班。分校方面,达翁村共有学生一百四十四人,计分三班;晓翁村有学生七十人,计分两班;西流村有学生四十人,计一班。三分校共计六班,全校共有学生六百零六人,共分为十四班,计有教职员十七人,现在教科书并已分发齐全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宁路小学操场旧影,右侧建筑即为沧口小学两侧校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更名为青岛市市立四沧区沧口中心国民学校。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学校重获新生,更为青岛市沧口小学,后改为青岛永宁路小学至今。文革期间曾更名为青岛市延安学校,不久恢复原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新校落成典礼

因老校舍建设时间较长,建筑为砖木结构,已存在诸多危险因素。沧口区教育局委托青岛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了单体方案。次年,区划合并后的李沧区教育局向青岛市规划局提交了改造设计方案。

1995年学校改扩建,六十年历史的沧口小学老校舍建筑拉上了帷幕。在拆除原校舍后,建成了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新校舍,并在1996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之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近百年风雨,九十年前修建的青岛最大、最漂亮的校舍,已成为了曾经的过往。如今的青岛永宁路小学,在这一方土地上延续着沧口小学的悠久历史,仍在不断进步发展、提升超越。

本文编辑参考:

1929年《胶澳商埠1927—1928年拨用官产及租建修缮校舍情况 》

1935年1月《沧口乡区建设纪要》

1938年10月《青岛教育周刊》第一卷·第二十期

青岛永宁路小学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