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报 宛安 吕世豪/文 5月14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拜登政府拟根据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大幅提高对中国180亿美元商品的进口关税。此次加征关税指向了美国关注的战略性领域,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

同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报告,总结回顾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任期内发起的301调查和关税加征实施效果,并进一步提出对战略领域特定产品加征301关税。该报告认为,中国持续采取的技术转移行动和政策,使中国光伏产品、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全球出口量大幅增长并逐渐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对美国经济造成较大压力。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认为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非但不予以纠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美方提高301关税违背了美国总统拜登“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的承诺,也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精神,这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第五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后,就此事回应称,美方此举是典型的霸道霸凌,表明美方已经“失去理智”“丧失自信”。

为美国总统大选赢取选票

拜登政府称,大幅提高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和企业免受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侵害”,包括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窃取和不公平的政府补贴,其原因还有美国近期不断提及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5月13日对外媒说,中国的产业政策会导致全球产能过剩,使美国企业丧失竞争力。拜登经济顾问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也表示,拜登政府的手段虽然强硬,但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其主要针对中国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5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美国就是在打着“产能过剩”的旗号对别国的先进产业进行打压,以“公平竞争”为借口搞保护主义,践踏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是赤裸裸的霸凌霸道。汪文斌重申,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技术持续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基础之上,取得的领先地位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来自所谓的“补贴”。相反,近年来,美方相继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数千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补贴,直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美国才是产业补贴的“大户”。

从拜登政府前期的大选活动来看,此轮关税政策或早已开始酝酿。4月,拜登在美国著名的“钢铁之城”匹兹堡市中心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经济政策,提出将进口钢铁、铝和造船材料的关税提高两倍。拜登发表的演讲内容是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等五大工会组织此前所提交请愿书的回应。该请愿要求美国政府启用“301条款”,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展开贸易调查。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USTR宣布,决定按照《贸易法》相关条款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进行301调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拜登对华加征关税主要出于政治考量,其目的在于向中国展现其强硬态度,帮助拜登在总统大选中赢得选票。

4月,英国路透社和法国益普索集团(一家全球性调研机构)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群众更倾向于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其支持率高于拜登7个百分点。美国两党把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作为一个重要的竞选议题,特朗普也曾多次公开表示,若他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将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60%的关税,并承诺进一步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有何影响

美国计划在2024年将中国一些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从0—7.5%提高至25%。在半导体行业,到2025年,半导体的关税税率将从25%提高至50%。美国政府表示,中国在传统半导体行业的政策导致了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和产能的快速扩张。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预计中国将占到所有传统半导体晶圆新产能的一半,“这可能会驱逐市场驱动型企业的投资”。

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100%。白宫声称,“由于大量补贴和非市场做法导致产能过剩的巨大风险,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从2022年到2023年增长了70%,危及其他地区的生产性投资。”

在电池和关键矿产方面,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将在2024年从7.5%提高到25%,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将在2026年从7.5%提升至25%;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关税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50%。2024年,一些其他关键矿产的关税将从0提高到25%。到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体的关税将从0提高到25%。

疫情过去后,美国也将首次对中国进口的医用针头和注射器以及大型船到岸起重机加征额外关税。根据声明,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提高到50%。对于某些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关税将从0—7.5%增加到2024年的25%。到2026年,橡胶医用手套和外科手套的关税将从7.5%提高到25%。此外,船岸起重机的关税将于2024年从0提高到25%。

招商证券研究所分析称,相比特朗普政府2018年开始对华征收的四轮301关税,此次加征关税商品体量偏小,占2022年美国对华进口商品的3.4%,因此对国内出口整体影响有限。并且,出口份额偏高的商品如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和永磁体,也存在2年的豁免期。

券商从业人士分析,301关税仅针对原产于中国大陆的产品,中国仍可通过“转出口”降低美国关税影响。不过,如果后续美国联合部分国家加大对某些产品的原产地审查力度,可能会较大程度上影响相关产品的出口。目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东南亚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但5月15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启动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制造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试图抑制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调查结果预计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东南亚布局产生影响。

本次对华加征关税,新能源汽车的关税从25%大幅提高至100%,但由于特朗普时期25%的关税已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新能源车进入美国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向美国的出口份额很小。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6万,仅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1.3%。因此,在屠新泉看来,美国对华新能源汽车税收提升至100%并无实际意义,更像是美国对华霸凌的体现。

不过从长期来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撰文分析称,美国对华新能源汽车征重税或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投资建厂,促使供应链向海外转移,从而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与特朗普关税政策有何不同

2017年,USTR宣布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从2018年起对中国加征四轮金额分别为340亿美元、16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的关税,中方也相继采取关税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开启。直至2022年5月,USTR声明称,两张加征关税的清单将分别于2022年7月6日和2022年8月23日到期,相关关税可能取消,并随后对301关税启动了四年期复审程序。

5月15日,拜登政府在发布301关税四年期复审报告后,也开始了新一轮对华加征关税举措。虽然拜登在上台后的首次记者会中明确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的对抗,且多次声称“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但之后仍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大部分关税。

屠新泉指出,拜登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一方面是此前的关税对扭转中美贸易逆差的效果并不明显,据美国统计局数据,2023年美国进口价值427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而向中国出口总额仅为1480亿美元;另一方面,USTR对301关税的四年期审查结果显示,加征关税对美国国内产生的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并不大。

不过,与特朗普时期直接全方位与中国“脱钩”的策略有不同,拜登政府在本次加征关税声明表示,他们“谨慎地瞄准”战略性的行业和领域,并将此次大规模加征关税的重点放在中国出口“新三样”,即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

近年来,全球在清洁技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拜登曾于2022年8月签署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为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税收抵免等补贴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竞争。2024年3月25日,中国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认为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上存在歧视行为,并就此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在前段时间也对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开启了反补贴调查,要求自3月7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的海关登记。一旦反补贴调查结果出炉,欧盟将对这些电动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

拜登对华新关税政策出台后,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称:“特朗普政府虽限制了中国商品的进口,但并没有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本国企业对战略性部门投资,也没有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让志同道合、遵守相同规则的国家加入我们,来共同对抗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所以此次征税,与之前完全不同,我们并没有仅使用关税手段,还采取了其他措施。”

至于拜登加征关税是否会引发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屠新泉表示,事到如今人们早已对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习以为常。本次加征关税主要出于拜登总统选举的政治目的,涉及商品金额较小,因此推测并不会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