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风采

2023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山东省乳山市人民法院滨海新区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法官孙文星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

下面一起来了解他的优秀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你这周末怎么又加班呀,前几天摔伤不是说这周末要去医院看一下吗,怎么又爽约了?”接到儿子的电话,正在埋头核对案件数据的孙文星法官才想起来今天预约了医院门诊。

最近,孙文星法官受理了一起涉及海景房项目开发的委托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件标的额上亿,因涉及数百套房屋交易以及双方合作五年来的账目,需要对每一年的账目、违约方认定、每套房屋房款、每套房屋管理费等进行审查认定,整个案件提交的证据就高达上千页。

为提升审判质效,孙文星法官不浪费正常工作日的开庭时间,利用早晚的时间间隙,工作日早晨把儿子送去学校后就赶来法庭提前到岗,下班后再继续研究账目,也数不清是多少个加班的周六,就连前段时间不小心崴脚摔伤也只是贴了“万通筋骨贴”来止痛,最终,五十多页的判决书终于制作完成,账目及查明事实的清晰程度获得双方当事人的认可点赞,困扰双方多年的“困局”终于得到解决。

这便是孙文星法官, 2012年1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山东省乳山市人民法院滨海新区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法官。工作十二年来,他热爱审判事业,为人正直、勤恳务实、敬业奉献,不断践行“公生明、廉生威”的工作理念,2021年7月,曾受省法院选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一年。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法官”“山东援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山东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第十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威海市2021年度政法人物”、“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负责的庭室曾获评“全省法院诉讼服务示范先进集体”。

党建引领,争做信念过硬的信仰者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孙文星同志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两个维护”的坚定捍卫者。在担任乳山法院滨海新区法庭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坚持将基层党建品牌与诉源治理相结合,探索建立“庭区(所)互联共建”机制。通过与辖区司法所、社区(村庄)联合开展党建与业务工作,多次举办“法律会诊进社区、法治服务入民心”等党建活动,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倾听各村庄、社区最急难愁盼的法律知识问题,回应各村庄、社区最模糊欠缺的法律实务技巧;同时借助社区(村)书记与各居民及物业服务企业沟通便捷、以点带面的工作优势,与辖区内的司法所所长、社区(村)书记进行“每月一总结互联会”,了解该月各村庄、社区最易涉诉涉访的法律风险隐患,同时针对该月法庭受理的案件与涉诉社区、村庄进行沟通,通过一层层细致摸清,一个个完善解决,延伸法庭服务基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就地解决,实现“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的工作理念。

同时,为更好的助力滨海新区管委及乡镇党委政府关注的房地产及物业服务健康发展,他依托互联网沟通便捷高效的机能,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诉源治理微信群”、“房屋中介诉源治理微信群”、“社区诉源治理微信群”。他兼具庭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员额法官、“群主”的四重身份,以线上宣讲法律、解答纠纷难点的方式指导远程调解,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房屋中介组织经营管理活动,合力擦亮红色物业、红色社区的银滩品牌,共同助力“诉源治理、乡村振兴”工作,为创新“无讼乡村”、“无讼社区”精准发力。

通过不断完善“当事人信得过、老百姓口碑好的互联网+N”特色法庭,将党建成果转化运用到基层审判工作中,切实发挥了基层法庭党建品牌的辐射带动效应,任职的滨海新区法庭党支部先后获“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扎根法庭,善做素质过硬的领头雁

孙文星同志长期坚守审判一线,参加工作十二年的时间里,他有十一年扎根在离群众最近的基层法庭,十年内共审结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类民商事案件3000余件,多次获评年度办案能手称号。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他始终秉持着“民事案件无小事”的观念,用真心、诚心、热心巧解矛盾。他曾调解了一起因邻里关系激化而产生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刘某与王某系相邻多年邻居关系,但双方积怨已深。王某因想在刘某院内修建排水渠,遂私自砸开刘某院墙进入刘某家中,被刘某报警处理。刘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其院墙重建费用,同时要求被告赔礼道歉、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针对双方积怨较深的特性,同时考虑到该村村委及镇司法所更加了解双方脾气秉性和纠纷过往,为更好地了解双方矛盾根源、助力文明乡村建设,孙文星法官特邀请乡镇司法所及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到庭,特别采取“背靠背”模式协同调解,经三方互联共建为当事人搭建沟通桥梁,了解真实意愿,刘某与王某顺利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各退一步,刘某同意王某在自家院内修建排水渠以解潮湿之忧,王某同意在村委的督导下对刘某破损院墙进行修整。此次“法庭+司法所+村委”三方协同调解不仅解决了本案纠纷,也成功化解了双方的矛盾根源,纠纷双方当事人当场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为民之情怀,则必然具备高度的责任和担当”,孙文星同志将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贯彻在审判的每一个四季,其曾在夏季顶着烈日多次爬至七楼调解,只为彻底化解老人与物业的“一元钱”纠纷;曾于冬季冒着风雪绕着荒野水库勘察半日,只为确认风险警示标志的设置合理性;曾在一月内给某案被告拨打电话100多次,只为通过高效调解让原告在春节前获得赔偿款......因为这些用情的付出,一句句的谢谢、一封封的感谢信、一面面的锦旗,让他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赞誉,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法结”和“心结”,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暖男”法官。

建章立制,勇做责任过硬的担当人

援疆期间,他全面领悟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身援疆工作。援疆工作初期,按照山东省高院提出援疆工作要聚焦建章立制的要求,他通过调研、座谈独立制作完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裁判要旨》,现已在喀什地区两级法院下发,受到喀什地区两级法院员额法官的一致认可,且该裁判要旨被作为喀什地区两级法院的调研成果上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援疆工作中后期,他坚持强基和目标导向,将工作重心向《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裁判要旨》在审判实践中的理解应用上转变,以末梢验证的方式强化“售后服务”。开展专题业务培训3次,参会人数达220次;完成对12家基层法院自2021年1月至今共计243件发改案件的双向点评;指导疑难复杂案件270余件,统一喀什地区两级法院在民商事审判中的20余条裁判尺度和实务技巧,极大的夯实了两级地区法院的业务基础,提升了员额法官的审判能力。他从始至终贯彻法院援疆工作要“传经送宝”的求真务实理念。通过导师带徒的方式,他与喀什中院民一庭的3名法官“结对子”,同12家基层法院中的近20名法官建立了不定期的帮扶指导关系,对他们在审判实务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以“事不过夜”的负责态度给予及时答复和反馈。通过“输血”方式为喀什地区两级法院的员额法官传授了“山东方法、山东经验”和“威海办法、威海规则”,促进山东审判经验在喀什落地生根;通过“造血”方式着力培养了能适应新时期审判业务需求、融入当地法院工作大格局的“新疆法官”、“喀什法官”,促进山东审判经验在喀什开枝散叶。

若将岁月开成花,人生何处不芳华。孙文星以“暖心”坚毅的工作态度坚守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工作岗位,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用自己微茫的光亮点缀起法治璀璨星河,用温情向当地及新疆地区当事人传递着司法温度,用身体力行诠释着一位民事审判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山东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