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持续多日的暴雨天气,

让怀集县蓝钟镇古城村的村民们

捏了一把汗。

风雨过后, 他们跑到村后的山坡查看,

当见到“村宝”们

——红锥树安然无恙时,

才松了一口气。

 怀集蓝钟村民与红锥古树的千年情缘,你了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怀集蓝钟村民与红锥古树的千年情缘,你了解吗?
△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制

位于岳山山脚的

古城村委会根竹塘村小组,

有一片面积约20亩的古树林,

生长着国家保护的25株古红锥树,

它们的平均树龄已超210岁,

其中一株达到1300多岁,

被喻为“红锥王”,

村民亲切称它为树中“老大哥”。

△ 古红锥树。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古红锥树。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千百年来,

这些树木能无忧无虑地生长,

离不开当地村民和政府的呵护。

村民呵护获馈赠 古树年洒千斤粮

“你对它越好,它馈赠越多,

几乎每年都为村民‘洒’下成千斤锥果。

”提到这片古树,

村民莫秀全一脸的自豪。

这些红锥苍劲挺拔,分布错落有致。

其中“红锥王”处在众树中间,

主干需约十名成年人才能环抱,

粗壮的枝杈直插云天,霸气外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城村干部黎少文介绍,古城村自建村以来,村民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养成了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特别对这一片的红锥林更是情有独钟,呵护有加。

老村民莫轩文告诉记者,曾经有人欲将长得较矮小的红锥树的枝杈砍下,用作菜园篱笆,被村干部发现后严厉制止了。为此村里专门召开大会,强调不允许动红锥树的一枝一叶,并形成了村规民约,续传至今。

红锥树会结果,每年秋冬,熟透的果实就会自然掉落。“我吃着锥果长大。”今年79岁的村民梁兆春说,古树每年能掉下过千斤果实,在饥荒年代,成为很多村民的救命粮。“果实生吃清甜爽口,炒着吃香而脆,用来煲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树王”不慎遭火灾 全村老少齐来救

保护古树的故事,

村民说了很多。

村干部莫伦枝讲的

一个让人惊心动魄。

树王原来有三个洞,可容纳成年人,洞壁高达数米,洞顶有通风口,小孩常到里面捉迷藏。”莫伦枝说,大约2006年寒冬的一天,一个流浪汉钻入树洞里过夜。清晨时分,他在洞内生火取暖,由于树皮含有油脂,树壁突然燃烧起火,冒出滚滚浓烟,火势瞬间冲出了树顶的洞口,蔓延上空。

“古树着火啦!”有人发现后大声呼喊。村民听到后,纷纷起床冲了过来,男女老少接力泼水灭火。有人扛来长梯,爬到树洞的上方,拼命往洞内灌水。由于救火及时,古树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

后来,怀集县林业部门请来专家,

对烧伤部分进行了诊治,

并用特殊材料封住洞口。

经过多年的治疗,

烧伤的树皮获得了新生,

一些接近枯萎的枝干也恢复了生机。

“我们对‘老大哥’更加爱护了。”

莫伦枝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保护措施多加装监控定期查

近年来,

怀集县投入300多万元

建设了红锥古树公园,

建起了登山步道、

木栈道观景平台和观赏亭等设施,

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观赏环境。

随着树龄遂年增加,

政府加大了对红锥王的健康监测,

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把脉问诊”,

确保树木健康。

“政府还在树林里安装了监控,省林业局能24小时看到红锥树林的情况。”据了解,怀集县对全县的古树和名木监控安装率达100%,让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专属的身份证。

同时,该县借助技术推广中心科研平台,对红锥等珍贵树种进行选种培育,尝试将培育成功后的苗木回归野外,从而拯救、壮大珍贵树种的野外种群。

“希望‘老大哥’繁衍更多后代,保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延续村民和古树的千年情缘。”莫伦枝深情地说。

保护古树,

既保护了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

也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起行动起来吧!

▍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合作客服:18026194511

▍免责声明:本文由怀集领域网发布,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领域君微信:huaijinet88,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敬请谅解,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