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观往知来·润物无声”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广东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南都记者在主会场获悉,目前,广州市区域内备案博物馆有73家,藏品169.5万件,广州市属7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全省总数近一半,基本形成以国有文化部门所属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往知来·润物无声”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广东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

与此同时,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成为广州又一文化新地标。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咨议局)展陈焕新改造,迅速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打卡点。在胡志明同志来广州开展革命活动100周年之际,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修缮后正式开放,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结合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时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全面进行文物修缮、配套建设和环境整治,将于6月新装亮相。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顺利完成春园26号房产收购工作,广州博物馆新馆在广州塔南地块完成立项,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南石头监狱旧址地块,一批自然、农业、工业主题的博物馆也在登记备案中。

携手共进以强化交流协作

伴随公众对博物馆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多种形式联手,共享资源、开发产品、交流合作。在主会场活动现场,举行了广州市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授匾仪式。不久前成立的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旨在强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携手打造高品质、高影响力的博物馆品牌。

全国“金融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也在现场举行。这一包括了过百家博物馆的联盟由位于广州的岭南金融博物馆等发起成立,将为金融类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金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为行业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的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教育与研究的根基。过去一年来,广州地区各家博物馆获得了多位中外热心人士的无私捐赠,一批陶瓷、书画、历史文献等成功入藏。活动现场为叶昊、肖云、甘文乐、颜盛繁、张智、王见等捐赠代表颁发了感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在“穿越隧道”中亲手操作数字互动体验装置。

推动博物馆成果社会共享

据现场发布的消息,2023年广州全市各博物馆入馆人数约2100万人次,创下新高。广州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对照博物馆和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改善博物馆周边环境、馆容馆貌和设施配套。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纪念馆等4家博物馆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越王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频频登上全国博物馆热搜榜前列。“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展览入围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项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咨议局旧址)等精品大展成功“破圈”,“读懂广州”“寻迹羊城”等系列展成为公众了解广州的最佳入口。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点燃理想之光”青少年研学教育等5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馆校合作示范项目推介名单。“镇海楼之夜”“帅府之夜”“红讲台”等公教品牌口碑响亮,一票难求。“红色文化轻骑兵2023之一村一物一故事”“一馆一品牌”等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城乡、社区、学校,助力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社会通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各大博物馆进场人数创新高。

鼓励博物馆做强文创开发

在活动现场,多家博物馆带来了全新开发的文创产品,如文创雪糕、手办盲盒、桌游套装等,引得观众慷慨解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正在推进《广州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鼓励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IP资源,通过“出租空间、寻求合作,授权开发、委托经营,自主研发与联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文创产品开发,推进研学、演艺和社教等文化活动,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能,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广州艺术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等文创开发工作已全面铺开,全市3家博物馆上榜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5个文创产品上榜广东十大博物馆文创精品。今年1至4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超7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大幅增长。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通讯员 穗艺博宣

摄影:N视频记者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