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稿 | 郭姗姗

编审 | 陈 成

出品 | 1号纪实

“谢天谢地!得亏亚心、亚总的‘多心’,发现10年心脏病史的母亲,脑袋里还藏着颗动脉瘤,及早地又救了她一命!”患者女儿杨女士(化姓)在母亲的脑部手术成功完成后感激地说道。

近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两院多学科联动,为一名罹患10年房颤且合并脑动脉瘤的患者制定了恰当治疗方案:亚总神经内外科以微创口的手术方式——眉弓锁孔入路,拆除了颅内不定时“炸弹”,及早排除了动脉瘤出血、致死等风险,也为后续房颤手术的实施扫除了障碍。两院协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胃不舒服皆因房颤复发 ‘多心’检查揪出头部动脉瘤

70岁的毛阿姨(化姓)家住湖北广水,10年前,因心慌、心悸等胸口不适就诊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确诊阵发性房颤后,经过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毛阿姨再未曾出现心脏问题,一直保持中气十足的状态。

前不久,毛阿姨突感胃胀恶心,被送往当地医院就医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单上赫然出现房颤二字,医生当即告知胃部问题多由此引起,建议转诊武汉的医院优先处理心脏问题。对这种疾病再熟悉不过的杨女士,连夜带母亲赶往武汉亚洲心脏病。

“自从十年前我妈经历心脏手术后,她再没心慌不舒服了,还常常兴奋地说可以跳广场舞了。所以,这回还得是亚心。”杨女士叙述道。

5月9日,经亚心接诊并排查,确定患者为房颤复发,但在准备心脏手术之前,医生考虑到房颤易形成血栓,且还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病,故建议毛阿姨需同步做颅内CTA(CT血管造影术)检查,排除脑部隐疾后,进一步确保心脏手术安全。

殊不知,正是这看似“没必要”的“多心之举”,竟揪出隐藏在患者脑部的“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随即,亚心立刻联系亚总神经内外科前去会诊,两院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展开多学科讨论(MDT),并迅速制定出先排除颅内动脉瘤,稳定后再行房颤手术的方案。

“心脑本就一家,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结伴而来。”亚总神经内外科周毅副主任表示,“脑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局部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等因素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就像是血管上长了颗充满血液的葡萄。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严重时便会危及生命。所以,在其未破之前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这名患者的动脉瘤处在脑血管M1段分叉部,又合并房颤,无疑给治疗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危险因素。所幸发现及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眉毛开小口,夹闭“不定时炸弹”

为减少患者创伤面,亚总神经内外科欧阳和平教授经过团队内讨论,决定经患者右侧眉弓取一小口入路,夹闭动脉瘤。在与毛阿姨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即刻完善术前检查,由欧阳和平教授主刀、周毅副主任协同实施眉弓锁孔动脉瘤夹闭术:全麻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口隐藏在眉毛中,长度仅3厘米不到,并形成2厘米骨窗。由于准备充分,手术20分钟后便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还避免了普通开颅手术对容貌的影响及对普通开颅手术的恐惧。

术后一周内,根据治疗方案,着重在饮食、睡眠、排泄、用药、活动、锻炼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目前,毛阿姨已经康复出院。

周毅副主任表示,针对动脉瘤的治疗,不管介入手术,还是开颅手术都日趋微创。眉弓锁孔手术,可做到微创精准夹闭动脉瘤,能更集中于处理病灶,避免或减轻脑组织牵拉;术野显露良好,可保护视神经、垂体柄等重要组织结构。该手术无需剃发,切口较为隐匿,不仅美观,也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为什么同时罹患房颤与动脉瘤的患者,要优先排除后者的威胁呢?

亚总心血管内外科电生理专家唐成教授表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影响凝血机制,更易诱发血栓、脑卒中的发生。若患者同时伴有脑部疾患,还会加大脑梗塞、脑出血的风险,严重时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前,检查头部实属必要,优先解决头部疾患,更为后续的心脏手术扫清了安全路障。

最后专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罹患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注重头部CTA筛查)在体检中追加脑部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