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摄影师记录下了壮观的一面,陕西榆林的红碱淖自然保护区里的近万只遗鸥进入了孵化期,遗鸥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4月至8月,红碱淖都会吸引大批遗鸥来此繁衍生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鸥,顾名思义是一种曾被人类遗忘的鸥。那么它为什么会被遗忘呢?

黑白灰三种颜色下的朴实外表,让人们很难联想到这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关于遗鸥的身世众说纷纭,曾有学者认为遗鸥是棕头鸥的变种,也有人推断它是鱼鸥和棕头鸥杂交的产物。直到 1971年,遗鸥才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遗鸥对繁殖地的选择近乎苛刻,它们只能在干旱荒漠地带的湖泊里繁育后代,因此也被认为是高原上最脆弱的鸟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密度集群筑巢是遗鸥种群繁衍的习性,但是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拥挤不堪的湖心岛或将食物匮乏啊,遗鸥的命运充满未知。

求偶成功遗鸥在5月初就会产下每巢2-3枚带有褐色或黑色斑点的卵,继而进入辛苦的孵化期

遗鸥的孵化期24天到28 天,孵化开始的时候由于遗鸥主要取食的水生昆虫还未到数量爆发的时间,雌雄成鸟就频繁换孵,缩短取食时间的方式来应对食物匮乏,而在这个时期,有时意外的发生会给尽责的成鸟带来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在红碱淖就拍摄到这样一幕,一只孵蛋的亲鸟饿死自己的巢穴上面,将鸟的身体翻转来看时,腹部还有几个孵卵的印记,本是雌雄轮流孵蛋,但其中一方若是在外出了意外,另一只会一直孵蛋,直到饿死也不会离开巢穴

当然,遗鸥成鸟尽责的孵化带来的是遗鸥很高的孵化率,在没有外来干扰和天灾的情况下,有 90%以上的遗鸥雏鸟最终会成功破壳而出。研究人员发现,遗鸥雏鸟孵化出壳后,遗鸥父母则希望幼鸟能早早独立,遗鸥青鸟哺乳幼鸟的时间很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5天,遗鸥雏鸟开始蹒跚奔跑,单靠其中一只成鸟带回的食物已经无法满足全家的胃口,另外成鸟也急需吃下更多东西,应对接下来的夏季大迁徙,这时候双亲都会外出觅食,留幼鸟独自在巢穴里。这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它们心怀叵测,将视线投向同类的幼雏,这也展现出遗鸥残忍的一面。

遗鸥幼鸟45天左右学会飞行,为了让幼鸟能有充足的食物成长,整个遗鸥繁殖区的亲鸟会在此时尽早离开繁殖地独立后的幼鸟们待到在繁殖地完成自己的成长发育。积攒了足够的体力后,于8月底到九月初循着祖先留在基因里的飞行路线,朝越冬地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意外的话,它们会在 22 个月龄成熟后,加入繁殖大群,回到出生地,开始孕育自己的下一代。

总之:

由于繁殖地不稳定,资源匮乏,所以遗鸥的繁殖策略是高孵化率、低照顾,幼鸟存活率低,经过残酷的自然淘汰,虽然让幸存下来的幼鸟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也让遗鸥的种群数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