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Craig Stephens

七十五年前,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首次提出了“遏制”(containment)的概念。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他主张当莫斯科冲击稳定的世界秩序时,将这一战略用以对抗苏联的扩张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图源:Getty Images

这篇文章引起了欧洲-大西洋世界国家的共鸣,后者正在二战后与克里姆林宫的顽固态度做斗争。遏制战略因此成为冷战时期西方重要的地缘政治学说。

随着美国对与中国的“新冷战”束手无策,凯南时代的战略模板被再次投入使用。美国国务院最近的一篇文章甚至借用了这个著名的标题,当然,在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下有一节名为“中国行为的知识来源”(The Intellectual Sources of China’s Conduct)。然而,尽管美国的外交官们可能会固守上一个时代的战争战略,但是今天的中国所带来的挑战与苏联曾经带来的挑战大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一家商店的华为标识附近,一名戴着口罩的工人在打电话。图源:美联社

用凯南的话来说,前苏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邪恶和剥削性的,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不可能有“共同目标”。通过对意识形态权威和地缘政治权力的竞争推翻资本主义是其最终的目标,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GETTY IMAGES

莫斯科意识到,它需要耐心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占上风,因为它还无法与资本主义大国抗衡。正如凯南所说,就像教堂一样,克里姆林宫“无法通过意识形态强迫来尽快完成它的目的”。相反,他们强制要求全世界的革命社会主义力量坚定不移地忠于克里姆林宫在反对资本主义和西方的斗争的理论和战略领导。

然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与前苏联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中国人的目标是利用资本主义作为资源配置和有效市场交换手段的优势,而淡化利用其固有的阶级冲突来推翻它。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海外扩张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它的意识形态是有边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GETTY IMAGES

凯南在对苏联意图的零和解读源于他一年前发给国务院的著名“长电报”(long telegram)。在这封8000字的电报中,他将克里姆林宫的“赢家通吃“心态归咎于俄罗斯人本能的不安全感,即“和平的农业民族试图在凶猛的游牧民族附近的广阔平原上生活”,他们“学会了只寻求安全并为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进行耐心而致命的斗争,同时绝不与它达成协议和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中国也曾与周边地区凶猛的草原部落进行了长达数千年的斗争。他们吸取的教训和苏联人完全不同。对中国人来说,耐心彻底地摧毁一个根本无法满足的对手是徒劳的。将对手的贪婪转化为利润而不是战争,这样做成本更低,破坏性也更小。中国王朝的朝贡制度——正如历史学家彼得·C·普渡(Peter C. Purdue)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制度化的保护手段”——就是答案。这一剧本的现代版本在中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往来中显而易见。

更重要的是,凯南“遏制战略“的前提是华盛顿保持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并利用这种影响力在西方国家与莫斯科打交道时设置一种集体纪律。相比之下,在中国,美国面临着一个由其政府支配的、经济和物质能力都将超过美国的对手。它将检验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产生的核心主张:美国可以从国家实力的位置应对当今的战略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图源:新华社

从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立场出发,我们应该做出一些实际的推论:

首先,应对中国挑战的21世纪战略必须基于现实主义立场和客观性原则,而不能由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主导。

其次,竞争的主要领域将是经济和技术。中国市场的规模决定了华盛顿在制定选择性供应链脱钩战略时不得不采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法。

第三,组建和深化两极联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主要争夺对象将是非盟国地区伙伴的认同。

最后,西太平洋岛链内的军事竞争仍将是中美关系不可回避的特征。如果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等地区发生涉及台湾的冲突,这些地区的其他成员大概率将进行旁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关岛美国海军基地的俄克拉荷马城号快速攻击潜艇。图源:美联社

凯南认为“遏制战略“是一种将具有颠覆性的前苏联限制在有限的地理影响范围内的战略,在此期间,苏联国内衰败的种子将有望“在苏维埃政权的解体或逐渐成熟中找到出路”。而中国并不是前苏联,因此一场新的冷战——以及对北京的遏制战略的应用——都将是历史性的错误。

译者注:

  1. 文中提及的美国国务院文章: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原文链接: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0/11/20-02832-Elements-of-China-Challenge-508.pdf?module=inline&pgtype=article
  2. 乔治·凯南《长电报》原文链接:https://nsarchive2.gwu.edu/coldwar/documents/episode-1/kennan.htm?module=inline&pgtype=article

文章来源:《南华早报》7月30日文章

原文作者: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华盛顿中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comment/opinion/article/3186883/why-us-using-cold-war-containment-strategy-against-china-would-be?module=perpetual_scroll_0&pgtype=article&campaign=318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