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新华社哈尔滨5月19日电 题:当“茉莉花”遇上“红莓花”——文化交融搭建中俄民众“连心桥”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孙晓宇、贺小童

当隽永典雅的中国名曲《茉莉花》遇见深情热烈的俄罗斯名曲《红莓花儿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清脆的音符如流珠般倾泻,优雅动人的旋律交汇共融。在17日举行的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暨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中俄艺术家在哈尔滨大剧院联袂表演《茉莉花·红莓花儿开》,文化融合的美妙音符让观众如痴如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茉莉花》和《红莓花儿开》分别是中俄两国的代表歌曲,通过巧妙的编曲使他们相互呼应、和谐共存。”开幕式总导演李少华说,将两曲经典巧妙融合,营造出先静后动的音乐画卷。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高潮部分熟悉的曲调响起的那一刻,感到特别感动。”观众刘女士说。

悠扬的旋律拉开了黑龙江省第二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的序幕。“以文化架桥梁,以艺术做纽带。”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介绍,文化艺术季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包含“齐舞中俄”等8大亮点,共计190项子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动人歌声也飘进了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17日,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开幕。博览会现场,人声鼎沸。俄罗斯北部民族国立模范合唱团的姑娘们身着靓丽服饰,用歌声带来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风情。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口岸城市,两国文化交流历久弥新,已形成“中俄文化大集”“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同江市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抚远·中俄群众文化月”等丰富多彩的对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演职人员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文艺演出现场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中俄友好世代传承,两国文化深入交融。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不减,青年交流不断深入。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约有9万名大中小学生学习中文。

剪纸的精巧、茶艺的雅致、陶笛的悠扬……5月的黑龙江省嫩江市,达子香花正漫山盛放。160名俄罗斯青少年及家长踏上这片芬芳的土地,借研学之旅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绘画社活动中,俄罗斯青少年们亲手为中国脸谱上色。勾画描摹间,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跃然纸上。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笑容灿烂如花,定格这一美好瞬间。

“我们希望让俄罗斯的小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导教师徐伟说,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沟通。

“很高兴来到嫩江演出,希望我们的舞蹈能得到朋友们的喜欢。”俄罗斯研学团成员萨沙说,在这里交到了中国的好朋友,希望有机会再来。

中俄两国以文化年为契机,深入推进文旅、体育、青年、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促进民心相通。

夏日傍晚,哈尔滨地标性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游人如织,暮色为这条百年老街增添了一分浪漫与温情。俄罗斯游客维克多和塔季扬娜漫步在面包石路面上,望着两侧精美俄式建筑感叹这里“一尘不染”。

“我很喜欢这座城市,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也喜欢和他们交流。”塔季扬娜说,刚刚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就有中国小伙子热心地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这成为点亮塔季扬娜旅途的暖心一瞬。

从热情的城市“尔滨”出发向北约600公里,到达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的黑河市。黑河口岸旅检出境大厅里游人如织,不少出境游团队在这里办理通关手续,等待踏上异国之旅。

刚刚旅行归来的上海游客檀圆舞滑动手机屏幕,向记者展示一张张记录俄罗斯大街小巷的照片。“一天就可以跨越两个国家,感受到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和异域风情,这种体验前所未有。”她兴奋地说。

自从2023年9月黑河口岸恢复中俄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以来,出境需求旺盛,入境人数迅速增长,带动黑河市住宿、餐饮等各项消费持续攀升。“每个月都会来几次黑河,来这里购物、吃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正在逛街的俄罗斯游客奥丽娅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相信中俄文化年将为两国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强劲动力,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为两国关系持续深化奠定更坚实民意基础,让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说。(参与采写:刘奕彤、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