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岁月里,有许多人负重前行,他们的身份是假的、亲人是假的、朋友是假的,但他们的理想却是真的。

沈世猷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表面上是国民党高官,但其实是一名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他单枪匹马穿梭在国民党保密机关中,辗转反复间将大量情报输送中央。

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百万雄师齐聚长江时,胜负就已注定。

因为当时渡江战役虽未打响,但我方已经将对方在长江沿岸的据点、炮火设施摸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要归功于沈世猷和他的妻子丁明俊,就是这两位可爱的人,在解放战争完全胜利后,却甘愿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当1996年沈世猷的生命走向尽头时,看着守在床边的女儿,他轻声说:“不要公开和我联络的同志。”

沈世猷明白,他们身上曾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而当最终胜利到来时,他们也必须成为最先隐退的人,因为他们身上带着的,是无声的勋章。

弃暗投明

1917年,国内局势混乱,暗流涌动,各路势力相互倾轧,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就是在这个时间,安徽宿州市迎来一个新生命——沈世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小便十分聪慧,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开朗,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天之骄子。

1937年,沈世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他本来想要当一名教师,等学成后回到家乡,也能谋取一个不错的职位。

但没承想七七事变也在这一年爆发,日本人冲进卢沟桥,攻进宛平城,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

沈世猷意识到,学习教育救不了中国人。

他立马放弃北京师范大学的入学机会,再次拿起钢笔,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桂林分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他成功进入中央军校学习,在这里他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射击、队列、指挥、经济学、间谍伪装……

这些知识很快便派上了用场。

在学校学习时间很短,由于前线战事紧急,人才急缺,学校对这一批学生进行快速培养后,便将他们送上了战场。

沈世猷被分配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这里,他亲身参与了大沙河战役。

作为国民党第85军特务连的连长,在面对85军被日本军合攻包围的情况之下,沈世猷没有胆怯。

他对着士兵们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围一定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句话,他带着特务连从敌人侧翼进攻,为85连最终脱困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战之后,沈世猷的骁勇善战、沉着冷静为世人所知。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内部腐败问题显露出来,特别是在战后,国民党对于接收日本遗留财产和处理本国工厂上出了很大差错。

看着走下坡路的国民党,沈世猷心中有无限的失望。

心中烦闷,沈世猷便叫上自己的老同学去茶馆闲聊,一来二去之下,沈世猷和沈济世间有了深厚的友谊。

沈济世,曾去美国西点军校留学,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的人才,他看出沈世猷心中的烦闷,问他:“现在国统区如此混乱腐败,像你这样的人才,怎么还留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世猷叹了一口气,说:“虽然我也看不惯这些作风,只是在里面待久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沈济世一听,喝了一口茶,掩住内心的兴奋,平静地说:“那不如加入共产党,你知道的,他们踏实肯干,正是有向上的劲头。”

沈世猷一听,略微沉默,他其实早就知道,沈济世在美国时,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如就让他做自己的引路人,这人也值得自己放心。

很快,沈世猷见到了自己的联络人,他的身份也从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第一厅中校参谋,变成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组织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间谍生活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为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间谍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获取敌方的情报,了解敌方的部署,就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沈世猷所起的作用就是知彼。

在国民党国防部的这一段时间里,沈世猷向中央提供了不少情报,他的贡献越来越大。

就在他工作踏入正轨时,1947年,沈世猷也遇上了自己的挚爱——丁明俊,她是沈世猷的妻子,也是他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往后的岁月中,他们携手共渡难关,闯下一道又一道生死局。

但在他们婚姻刚刚开始时,丁明俊并不知道沈世猷的真实身份,她只知道沈世猷是国民党官员。

但是考虑到地下工作人员,是一件既危险,又需要家人帮助和理解的事业,为了尊重妻子,沈世猷向妻子说:“如果我是共产党,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丁明俊也是一位极其明事理的女士,他们全家都痛恨日本人,只要是打日本人的军队,他们都心生敬畏。

所以听到沈世猷的坦白后,丁明俊没有多说什么,她轻轻地抱住沈世猷,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为了帮助丈夫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丁明俊说服自己的父亲,为他们小两口购置一套房产。

这栋房子位于吉兆营巷,北面朝向鼓楼,南面是一条曲折的小巷,除了正门外,另设置两个小门。

小楼置于闹市,却曲径通幽,方便沈世猷将这里作为联络点。

白天,沈世猷往来于国民党高官家中,夜晚便和联络员接头,将重要情报全部报告中央。

沈世猷的老婆丁明俊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丈夫,她每天穿着精致,乐于社交,目的就是为了从高官夫人口中套出情报,将情报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传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两人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但好在丁明俊的家庭优渥,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富人,而沈世猷在国民党政府出任高级官职。

这样的组合让人很难怀疑他们居然是共产党情报人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节节败退,他们盘踞在长江沿岸,将大量军队部署在京沪杭战区,希望能够凭借长江天险来抵御共产党的百万雄师。

就在两军对峙时,沈世猷主动提出想要调往江防司令部工作,表面上是为了挽救国民党。

但实际上,沈世猷想要在那里获取更多的情报。

沈世猷通过介绍,来到汤恩伯手下参谋长周自强的办公室,他亲切地说:“老同事,好久不见,今天我来是想要去江防司令部,去前线最需要人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自强感到很惊讶,现在去长江,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按照沈世猷的官位,已经不必再做出如此冒险的事情。

但周自强又考虑到曾经和沈世猷共事时,这个人就十分热情活泼,舍己为人,所以周自强也没有刁难沈世猷,立马将他派到江防指挥部的最高机关。

来到江防指挥部,沈世猷抓紧和同事联络关系,熟悉地形地貌,以及各个科员的情况。

4月,沈世猷家的房门被轻轻叩响,屋里的人都竖着耳朵听,“咚咚……咚……咚。”

响了四声之后,门外的人不再敲门。

这是沈世猷与联络员卢伯明的接头暗号,心领神会的沈世猷连忙来到门边,将卢伯明接进屋来,问:“组织上有什么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伯明立马回复:“战役马上打响,组织上希望你能够获取从安庆到芜湖,尤其是荻港这一带国民党兵力的配置安排。”

说完,卢伯明转头离开,消失在夜色中。

由于这个任务涉及国民党最高机密,属于战略方面的统筹安排,沈世猷没办法接触到,所以任务迟迟不见进展。

就在沈世猷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想到一个人——胡健。

这个人主管长江沿岸的设防,而自己平时与他交情不错,说不定可以利用此人。

抓住胡健要去江边视察的机会,沈世猷主动请缨,要求给胡健带班,胡健自然高兴,觉得沈世猷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行前,胡健郑重地说:“世猷,这边其实没有什么事,也算清闲,但你要注意,资料室不可以让外人进去。”

沈世猷接过资料室钥匙,笑着说:“放心吧!我绝不让一个人踏进资料室。”

拿到钥匙的沈世猷没有多做耽搁,等到同事都几乎离开时,他拿着钥匙偷偷潜入资料室。

在翻找中,他的目光突然扫向一扎厚厚的资料,上面写着“第七绥靖区呈”的字样。

他打开一看,果然是江防图,这就是他所需要的。

但是令人感到绝望的是,这些资料又厚又长,凭借这短短几分钟,根本记不住。而且他也忘记带照相机。

无奈之下,他选择冒险将资料带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回去的路上,他没有碰到一个熟人,也没有人看见他从资料室中走出。

回到家中,沈世猷和妻子立马开始动工,他们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才将江防图抄下,同时他们还拍了照片,有备无患。

事情做完后,沈世猷第一个来到江防部,躲过看守和门卫的视线,沈世猷来到资料室,将资料按照原来的顺序悄悄放了回去。

再次出门时,沈世猷才发现,自己的衣服被汗水浸湿。

4月20日,国民党撕毁《国内和平协定》,国共和谈破裂,又一项任务交到沈世猷手中。

中央需要知道国民党在长江南岸炮兵的布置情况,如果能够摸透炮兵所在具体位置,那么中央将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已经拿到情报的沈世猷如今却犯了难,因为战事进一步紧张,为防止情报泄露,江防部工作人员已不能自由进出。

正在沈世猷为难时,房门被助理推开:“长官,您的夫人想要见您,我们已经安排妥当。”

听到丁明俊到来,沈世猷立马明白,这是妻子想要协助自己传递情报。

他立马赶去江防部大门口,远远望见一抹穿着淡蓝色旗袍的身影出现在门前,她的怀里还抱着尚在襁褓的女儿。

沈世猷将妻子搂在怀中,两人调情时,手上的情报已经放入女儿襁褓。

分别时,沈世猷轻声说:“带着女儿来这里,你不要命了?”

丁明俊眨眨眼,附耳说道:“为了胜利,为了你,我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份情报由丁明俊带出,用极其隐秘的方式,在当天晚上就送到党组织。

渡江战役最终打响,解放军如同天神降凡,将局势牢牢掌握,对方的每一步似乎都在解放军的意料之中。

而此时,我们的幕后功臣已经再次动身,前往上海。

功成身退

渡江战役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沈世猷已经来到上海。

他不敢多停留,他认为,能够凭借现在的身份,多为中央做一点贡献,那么胜利就会早一天到来,中国就能更快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搜集更多情报,沈世猷匆匆赶来上海,这时的他被分配到虹口江湾路,在这里时不时能听到远方的炮响声。

局势紧张,国民党上下人心惶惶,但就是这种时刻,让人不得不防敌人作困兽之斗。

所以沈世猷在上海时更加谨慎小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打探情报的机会。

终于在1949年5月23日傍晚时分,123军的副司令跑到沈世猷的房间,他气喘吁吁,脸色通红,急迫地说:“上面要求你立马带兵,前往嵊泗列岛。”

听了这句话,沈世猷心底一沉,国民党大溃败的日子终于要到了,123军算不上什么大军队,连这样的喽啰军队都要撤退,那么汤伯恩又有什么理由留在原地!

汤伯恩要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精锐要逃到哪里去?

就在沈世猷反复踱步时,他看见窗外闪过一个人影,原来是37军的师长,他手上拿着便服,急匆匆地赶路,不巧一个东西掉落——是台湾入境证!

沈世猷倒吸一口凉气,大家都准备逃跑了吗?

来不及多想,沈世猷立马将这个情报报告中央。

后来上海战役打响,国民党军队一退再退,最终溃不成军,退出中国大陆。

自此以后,沈世猷和丁明俊的名字也彻底沉没在历史中,他们的功劳被国家牢记,却不被世人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他快要逝世时,仍然这样对女儿说:“不要将我和同志的名字公开。”

为了同志和其家人的安全,也为了低调做人,沈世猷选择将曾经的付出保留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的秘密。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不自居其功,不追求名利,在最危险的时候,他们迎难而上,在最平安的年代,他们归隐于世。

或许,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都带着大无畏精神!这值得后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