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控江路街道在世界技能博物馆举办《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的立法建议征询活动。

“我觉得动物园的标牌内容能写上这个动物的习性和爱好就更好了”“我觉得校外活动很好,我希望能去更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孩子们在镜头前,用稚嫩的“童言童语”表达自己对校外实践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校外实践对于青少年体验社会、增长见识、陶冶品行、完善人格具有积极意义。年初,市教委起草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希望通过专项立法,更好地为校外实践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提供必要的法治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大程度拓宽社区各方有序参与立法建议征询途径,最大范围地听到来自社区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本次“立法直通车”活动邀请了“打造温暖民生”和“社区治理发展”两个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成员,上海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与中小学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相关的区优秀社会组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辖区中小学、学生家长代表,街道社区学校以及凤城巷·中泰投资风险防范宣教团队、控社“蒲公英”健康科普小分队等致力于社区青少年财商科普、社区健康科普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代表。

街道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基层法治观察点也参与到现场活动中来,将现场充满智慧的火花和生动鲜活的意见建议通过更多渠道融入到社区法治建设及基层治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中,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带来了专业解读。与会人员分享了组织、参与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体验,就法规的制定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德和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白耀华表示,建议将学前教育阶段纳入法规覆盖群体,帮助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发展潜能。“校外实践活动应该采取分级分类机制,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差异化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迟天起律师谈到。还有部分社会组织代表、学校代表以及学生家长表示,应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机制化建设;加大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从硬件设施到人文内容等方面支持基地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和服务进行升级、改建或优化。“希望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并在活动设计、举办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此次立法建议征询活动是今年控江街工委“立法直通车”系列主题活动的第二场。今年以来,街道立法建议征集点坚持开门立法,让立法工作变得更接地气,也更有温度。去年年底,冬夜里一位外卖骑手送外卖途中的意外摔伤让复旦大学的学生们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有了第一次结缘。今年3月,在控江街工委“立法直通车”首场活动中,针对《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的决定(草案)》立法建议征询,让这些大学生们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有了第二次结缘。复旦学生帮扶外卖骑手的经历引发与会人员热烈的讨论,“没想到我们的善举最终落在立法上。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参加活动的复旦学生代表现场感慨。

下一步,控江街工委将继续完善立法建议征集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和基层法治观察点“三点”融合机制,鼓励引导人大代表、业内人士和群众开展立法意见征询,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法有体现,推动人大立法更加贴合社区建设发展需要。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