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

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

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

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犹如天上星星,一人一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他们也被称作

“来自星星的孩子”

也有人说他们就像住在玻璃球里的孩子,

近在咫尺,内心却遥不可及。

他们是孤独症(自闭症)儿童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星星的孩子”

一、什么是孤独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症,现业内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使用术语“孤独症谱系障碍”。

随着社会对孤独症关注度的提高,大家对“孤独症”“自闭症”这些字眼并不陌生,但对这疾病本身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解,临床上很多家长谈“孤独症”“自闭症”色变。

孤独症≠性格孤僻

孤独症≠天才

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

孤独症≠弱智

孤独症≠终身残疾

孤独症≠精神病

二、疑似孤独症的表现

201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儿童心理发展技术指南》,其中明确列举了孤独症的预警表现,具体如下图:

孤独症预警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症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

1.不(少)看:

目光接触异常;

2.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叫名反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3.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4.不(少)语: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三、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

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社会交往障碍

没有目光对视,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不能寻求帮助,不能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多独处,不会主动接触他人。缺乏期待父母与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

0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自言自语,说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不会主动找人交谈,也不会向他人提出问题。

03兴趣范围狭窄、动作行为刻板

喜欢玩非玩具性物品(如:一根废铁丝,一个瓶盖、电风扇、下水道的流水等);对玩具独有的特点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玩具的某一个非主要特征。如拿到一个玩具熊,不是欣赏整个玩具的体态可爱,而只注意玩具熊的绒毛,反复用手去摸或用鼻子闻等;对一些特殊物体过分依恋;对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改变焦虑不安,顽固地坚持一些无意义的常规;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重复动作(不停地玩手、看手,转圈,蹦跳,摆动身体等);重复行为(走固定路线,穿同一件衣服、吃固定的食物);

04其他

有一些患者还会会出现智力障碍、精神症状、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