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件回流的文物,我是从景德镇买到的。""这件‘玉章’是我爷爷留下的‘宝贝’。"……5月19日,"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举行,市民们抱着自家的各类宝贝寻求专家鉴定。值得关注的是,手持式光谱仪也首次加入"鉴宝"行列,为市民鉴定咨询增加科技支持。只见方形的镜头对准"宝贝",约一分钟之后,"宝贝"的成分就清晰地出现在了显示屏上。

"鉴宝"活动刚刚开始,一件"元青花"就出现在了专家们面前。只见这件宝贝上青色花纹绘满白色瓷碗的碗口和碗底。相较于其他藏家对自己藏品的不熟悉,"元青花"的主人显得非常专业,从瓷碗的造型,到瓷碗的图案,再到瓷碗与同时期出土文物的对比,他的话匣子滔滔不绝。

那么这件"元青花"是否真的有历史价值呢?

文物鉴定专家们拿出了数字放大器一点点进行着辨别。

一件"元青花"在三位专家的手中挨个被看了个遍,经过一致认定,专家们认为这件"元青花"存疑。

"这件瓷碗有很多特征供我们进行鉴定,有些特征看上去是符合元代风格的,但作为博物馆鉴定,我们的标准非常严格,只要一个特征不对,我们就不认为它是一件真品。"鉴定组成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学斌说。

哪个特征出了问题?

彭学斌的手,指向了碗口边的花纹,"瓷碗上所使用的苏麻离青料不对。"

彭学斌说,现代仿元青花对比真赝,最难仿的有两点∶一个是苏麻离青料的特殊呈色——蓝中微泛紫,青中蕴淡绿;另一个是纹饰笔道中的色料聚缩现象。

那该如何自己进行鉴别呢?彭学斌说,一是不要把锰锈斑当成铁锈斑。二是不要把"洋蓝"当成苏麻离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有说"一两田黄十两金",这让田黄成了藏家们最爱收藏的玉器之一。在"鉴宝"现场,就来了这么一件"田黄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刘薇经过反复观看后表示,"玉章"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高。

为了能让藏家得到更为科学的鉴定结果,手持式光谱仪开始发挥作用。

镜头对准"田黄",一分钟后,"田黄"的成分密密麻麻地出现在光谱仪的屏幕之上,通过这些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专家鉴定的结果一致——这块家传的"田黄"有问题。

"玉器一直都是民间藏家最爱的收藏品之一,可是因为藏家的收藏功力不高,经常都会出现错把化学合成当成玉的情况。"刘薇提醒藏家,特别是老年藏家,一定不要相信市场上动不动就出现的低价"好玉",在收藏爱好中,"捡漏"的心态是最不该有的。"只要你不想着天上掉馅饼,那么上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鉴定咨询藏品包括金属器、陶瓷器、书画、玉器、杂项等5个类别,活动共计鉴定民间收藏品60件,服务公众19人次。6月1日上午10:30-12:00,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文化广场还将举办一场"民间收藏品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广大收藏爱好者如有相关方面的需求,可及时关注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的活动公告进行报名。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