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祠大门

长镜头这么喜欢访古探幽,为什么喜欢欧洲,反而是中国的古建去的少呢?主要是受不了那乌泱乌泱的人和乱七八糟的氛围,再就是修一堆假古董骗钱,总之好好的东西折腾的不是味儿,没有欧洲很多地方修旧如旧的古朴。但是中国有一个地方不然,那就是山西。都说中国古建看山西,唐代的遗存只有山西有,宋元也不少,明清那都不是事儿了。最近我看了不少有关山西的内容,心里种了一片草原。虽然山西离北京不远,就是没空去走一圈,我也得发下宏愿,迟早要去山西好好看看。不过有个地方,我是去过的,也可以说是山西古建中最容易去的一个,那就是太原的晋祠。即便如此,每次来晋祠,我也是被震惊的一塌糊涂。

晋祠好在哪儿呢,表面上说,有宋代的圣母殿和侍女雕像,有三大国宝了;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感觉,就是经过很多假古董的铺垫,忽然你就看到了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这一溜建筑,就有那种“嘎嘎开门”的感觉,你再不懂历史不懂建筑,一看这些也知道是好玩意儿。

晋祠在太原的西南郊,我上次去晋祠还是26年前,记得当时路上坑坑洼洼,到处是煤渣,很破败;如今呢,交通方便多了,环境也很好,原来的晋祠部分,被叫做“晋祠博物馆”,周边修了不少建筑,成为了大公园。再加上背靠的天龙山,成为了面积更大的景区。所以这事就很有意思,进了景区,得逛了半小时,才到了收门票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雕像,中间是李世民,旁边有长孙无忌、魏征、李勣等人

我刚才说了,门口修的那些建筑,其实起的就是铺垫的作用,让人感受后面真正的盎然古意。当然,这些新景点结合了湖景,也融合了不同风格,在游客少的情况下逛一逛,还是挺舒服的。

这个晋祠最早是为了纪念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的侄子。周武王死了之后,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他剪了一片桐叶说要给叔虞封地,周公说君无戏言,所以就把“唐”这块地方给了叔虞,他也被后人称为“唐叔虞”,成了三晋大地的始祖。他的后人就统治着春秋时期的晋国。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

但是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攻破了晋阳城,灭了北汉,完成了北宋疆域的统一。为了翦除后续抵抗的可能,将晋阳夷为平地,也是为了削弱晋地的影响,就把晋祠主要祭祀的对象改成了唐叔虞他妈邑姜,所以主殿是圣母殿,唐叔虞祠在边上。当然这个邑姜身份也可以,人家可是周武王的王后,姜子牙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祠圣母殿

晋祠这一片地方的核心,是“水”,串起了主要建筑。比如圣母殿前的难老泉、善利泉,不过无论是难老泉还是智伯渠,现在看起来都没有多大规模,但这个地方是晋水的发源地。山西比较缺水,自古以来,很多乡村宗族因为水而争斗。晋祠中比较有名的水母娘娘的故事也和此有关。

说到难老泉,可能是晋祠知名的关键词,毕竟是晋水源头,晋阳第一泉。因为我上高中时语文课本里有吴伯萧的散文《难老泉》,文章是没印象了,但是难老泉的名字记下来了。这个泉眼是个大池子,上面有亭子,下面还流水,我估计这个水也不是天然的了吧。我更对这个亭子感兴趣,这个亭子像个斗笠,里面的斗拱,可是北齐的风格。话说,在晋祠乃至整个山西,看斗拱可是一大学问吧。里面有块匾,乃是清初文学家、医学家傅山(傅青主)所题,但是这个“难老泉”三字,看起来像是“鷄老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老泉亭子的顶部,有傅山的题字,注意北齐风格的斗拱‍

进了晋祠博物馆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水镜台”,这座建筑其实是祭神时的戏台,但是戏台在背面,冲着圣母殿方向。这个建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正面是重檐顶,像是庙里的殿,后面是个戏台,卷棚顶。这样正面其实是后台,是清代建筑;后面是前台,是明代建筑。从侧面看房檐的衔接,又别扭又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镜台正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镜台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镜台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镜台背面的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镜台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鹤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经过了明代的石桥会仙桥,就是金人台。台子四角是四个铸铁像,其中三个是北宋年间的,一个是民国时期补铸。到这就看见宋代的宝贝了。接下来是一座木牌坊--对越坊,这个是明代的,三间歇山顶,也是仔细看,明代的斗拱非常精巧。牌坊上有“对越”二字,和刚才说的“难老泉”,以及水镜台上明代书法家杨二酉写的“水镜台”三字,并称“晋祠三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仙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铸铁人像

后面的献殿也非常有看头,这是个四面透风的建筑,但是很多中国古建的墙不承重,建筑的结构主要看廊柱、斗拱这些。这座建筑是金大定年间的,距今850多年了,这就是山西的特点,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建筑,却有显赫的身世,经由梁思成高度赞誉。从这里开始,就接续的看到晋祠三大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越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殿的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殿内部

第二件国宝就是鱼沼飞梁,这是一座具有木结构支撑的石桥,建于北宋年间,年代比献殿还早。这座桥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立交桥,就是四面都有连通,经历近千年历史,如今仍然承载着无数的游客。梁思成认为,这种桥梁的形态,以为只在画上有,晋祠是现存的孤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沼飞梁

接下来就是晋祠的核心,圣母殿了。开头我就说,晋祠“嘎嘎开门”主要指的就是这个了。如果一般人在献殿和鱼沼飞梁还看不出门道,那看到圣母殿,就一定会觉得这个建筑很牛,一种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但是仔细说起来,第一个就是年头久远,他兴建于太平兴国九年,就是赵光义的时代,距今是1040年,而且是为数不多的,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第二个是规模,这座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而且四周还有围廊,这个在类似建筑中非常罕见;第三个是看细节,最典型的就是正面廊柱上的八条木雕蟠龙,这个也是孤本。关键是这几条龙的雕刻非常精细、生动,甚至如今都成了网红。

还有就是殿内的33尊侍女像,真正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宋代遗物,而且非常的生动,不仅是高级的艺术品,而且展示了宋代鲜活的场景;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宋朝的社会生活是比较活跃、开明的,而这些侍女像,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心思、性格,年龄身材表情衣着各不相同,活灵活现,可惜限于人流,殿内不能进入参观,而殿内的光线又比较昏暗,就很难看清。还有就是殿前殿内挂满了不同时期的匾额,还有明、清、民国时代的各种石碑,都值得细看。还有一个特殊点,就是殿旁边的“周柏”,据说是西周初年所植,如今是个半躺的状态。这个周柏和难老泉、大殿里的宋代侍女像,并称晋祠三宝。其实不只是周柏,整个园区内,唐槐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母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母殿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侍女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侍女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比耶”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圣母殿周围的廊柱结构

圣母殿供奉的自然就是刚才所说的邑姜。而原来的正主,唐叔虞祠就在旁边。这组建筑是元代重建,清代扩建的,可以看到元朝的乐伎俑,也非常生动。而唐叔虞祠的正殿,也融合了元代和清代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利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老泉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水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叔虞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叔虞祠的元代乐器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叔虞祠

其他的建筑,和晋祠的一系列主要建筑,既有整体观感,又有独立元素,因为建于不同时期,所以这里并不像传统的庙、观那么格局整齐,而是很多建筑的合体。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以看图片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母殿后山的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输子祠,就是纪念鲁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输子祠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趣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母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琼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写的碑,复制品,晋祠罕见的唐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方奉圣禅寺山门,以前这个门是晋祠的大门,后来移植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舍利生生塔,以前这个寺是尉迟敬德的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雄宝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把狭义的“晋祠博物馆”外的建筑统一介绍一下,这些后期建筑虽然也精巧,但是在圣母殿被深深震撼之后,再看这些,多少有些平淡。这个区域,是不收门票的,人不多的时候去逛逛挺好,如果懒得走路,搭乘电瓶车也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生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文公艺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前的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门口的建筑

有了晋祠的“诱惑”,那么整个山西的宝藏,更让人期待了,佛光寺、南禅寺、悬空寺、双林寺、永乐宫、应县木塔。。。期待下次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