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斤爬爬虾65元,少给半斤就是30多块。连云港某海鲜市场,狂飙兄弟打假“鬼秤”理直气壮,不料却遭遇了市场工作人员的恶劣对待。虽然事后涉事商户和人员都受到了处理,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挥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云港的“鬼称”事件余波未平,各市场部门本应严阵以待,严查自家市场中的“鬼称”。然而,南京某市场管理人员面对指控时,非但没有公正处理,反而怒气冲冲地抢砸消费者的手机,甚至口出狂言,扬言要对消费者进行报复。

据了解,这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发现商家的秤存在问题,随即向市场管理人员反映。然而,管理人员并没有立即处理此事,反而对消费者进行威胁和恐吓,甚至动手抢夺并砸坏了消费者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管理人员嚣张的说道:砸烂了赔你一部手机就是。诸位看看,这位比连云港的那位要更厉害。搞不清楚这些市场平时是怎么管理的?发现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不仅不去处理违法商户,反而与其沆瀣一气对付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当消费者报警后,警察来到现场竟然反问其:你买鱼就买鱼,拿手机拍市场工作人员干啥?如果此事属实,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市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监管职责,难道消费者就不能拍摄留证吗?

这起南京某市场的“鬼称”事件,无疑是对市场监管部门公信力的一次严重挑战。在连云港“鬼称”事件尚未平息之际,南京市场的这一行为,无疑让公众对市场的诚信度产生了更大的疑虑。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无独有偶,网传疑似河南驻马店市五沟营市场主体工作群竟然发出警示通知。内容大意为:狂飙兄弟已经到了五沟营,主要查找“鬼秤”事件,请各位商户高度重视,一旦发生舆情,要及时汇报。

同时,通知还强调必须快速、严厉处置,防止舆情扩散影响到县里的声誉。如果上述通知内容属实,可以看出,五沟营的市场监管部门工作还是比较认真到位的,而且对于市场的“情报信息”也掌握得比较精准。

不管如何,五沟营的这则通知并没有什么很大的离谱。主要还是提醒商户要重视“鬼秤”问题,同时对“鬼秤”现象提出严厉处置的警告。这样的做法虽然不是很妥,但是在客观上也能减少鬼秤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事,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解决不了鬼秤,就解决揭露鬼秤的狂飙兄弟。只要不被狂飙兄弟抓住,就算万事大吉了。

也有人认为,严查鬼秤,利国利民。为何要像防贼一样防着狂飙兄弟?鬼秤问题全国各地都应常态化检查,谁当保护伞谁就下岗。

还有人认为,本应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事,现在狂飙兄弟这么搞法,实在是让市场监管部门情何以堪啊?而且,还得防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哥以为,市场监管部门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般的紧张。鬼秤本就是市场监管部门严查的对象,而且狂飙兄弟要做的正是此事,所以不仅不要心有余悸,而是要打开大门欢迎他们来帮市场的秤把把脉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从法律角度如何评价此事呢?

1、商户使用鬼秤欺诈消费者要3倍赔偿吗?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商家应当赔偿损失,且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商户使用鬼秤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不仅违反了商业道德,更触犯了法律底线。所以,当消费者遇到鬼秤时,应当保留证据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商户使用鬼秤除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什么责任?

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商户通过鬼秤故意减少商品重量,如果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此外,商户使用鬼秤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依据《计量法》第二十七条和《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一般会处以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法律对于使用鬼秤的处理还是相当严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遇到鬼秤该怎么处理呢?

遇到鬼秤,消费者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确认商品存在重量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处理:

首先,要求商贩重新称重。有时候,商贩可能不小心使用了错误的秤,或者秤本身存在问题。重新称重可能就能解决问题,让消费者得到应有的权益。

如果重新称重后,问题依旧存在,那么消费者可以提出质疑,并要求商贩给出合理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要保持冷静和礼貌,避免与商贩发生争执或冲突。

市场工作人员在追狂飙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工作人员在追狂飙兄弟

如果商贩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拒绝承认自己的过错,那么消费者可以考虑向市场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进行投诉。在投诉时,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包括购买的商品、秤的读数以及商贩的态度等信息。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报警。在一些情况下,商贩可能故意使用鬼秤来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报警可以让警方介入调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当然,为了避免遇到鬼秤的情况,消费者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在购买水果、蔬菜等商品时,可以自己带一个便携式的电子秤进行验证;在购买贵重物品时,可以选择到正规的商场或者品牌店,以降低被欺骗的风险。

市场管理部门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公正与责任,严厉打击和制裁“鬼秤”的不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斩断鬼秤背后的利益链,还消费者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