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向市民介绍控烟条例。通讯员供图

深圳控烟迎来十周年。

今年是2014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施行十周年,深圳2023年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显示,深圳的控烟关键指标——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已降至16.9%,低于北京的19.9%、上海的19.4%,也低于2022年的全国均值24.1%,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的控烟目标。

深圳已经成为全国烟味最淡的城市之一,日前,深圳举行全面无烟法规实施十周年控烟研讨会,邀请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健教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香港卫生署控烟酒办、澳门卫生局防控烟酒办以及内地多个城市、高校的控烟专家,探讨控烟工作的经验和最新进展。

堪称中国内地最严“控烟令”

早在1998年,深圳就为控烟立法,但条例缺乏可操作性,之后15年间未开过一张罚单,被外界形容为“一纸空文”。

2010年,深圳重启了控烟条例的修订,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一部“全面无烟”的法规,即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全面控烟正式“启航”。

该条例创新建立了“举全市之力”的联合控烟制度,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为主导,23家单位组成控烟联席会议,8家单位共同执法,同时建立控烟志愿者队伍,动员全社会参与,为推动“健康融入万策”提供参考经验。此后,2019年,条例再次修订,将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电子烟都列入禁烟范围,堪称中国内地最严“控烟令”。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称赞《深圳经济特区控烟条例》是一部法律典范,因为它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条约》第8条的要求,修正后的版本更彰显了深圳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公众提供了更有力的保护。

“别抽啦”控烟投诉小程序已累计处理投诉近1.5万单

自2017年起,深圳首创控烟执法“车轮战”,不打招呼、突击行动,媒体跟踪报道、全程直播,迄今已累计开展31轮183场,打造了一个市民口口相传的控烟品牌。

控烟10年,深圳罚款超过875万元,处罚力度、执法效果都在全国领先。其中,8家执法单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6.8万人次;劝阻吸烟198.4万人次,对违法违规吸烟个人处罚15.3万人次,对个人罚款共计770.4万元;监督检查各类场所109.6万处,对8849处违法违规场所给予警告行政处罚,出具监督意见书5.3万份,对违法违规场所给予罚款行政处罚146宗,场所罚款共计105万元。

十年来,深圳控烟执法先后创下6个国内“首例”:首张针对向未成年人售烟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网吧控烟不力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违法吸烟者逃跑的500元罚单、首张针对违法吸电子烟的罚单、首张针对电子烟实体店的罚单、首次将电子烟加入禁烟标识、首先试点安装控烟“电子眼”。

其中,全国首个控烟“电子眼”用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执法。控烟“电子眼”率先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试点,安装在餐厅、车站、网吧等禁烟区域,每3秒就更新一次空气数据,烟味一浓就会自动报警,实时传输到后台,执法人员在手机上查看线索,上门查处一查一个准。

2023年,深圳还上线了“别抽啦”控烟投诉小程序,市民扫码就可以上传照片,投诉违法吸烟行为。系统接到每一单投诉后,经审核通过,会自动分配给各街道的志愿者前往现场核实、督导和宣传教育,执法部门也会跟进。目前“别抽啦”小程序已累计处理投诉近1.5万单。

目前在“别抽啦”控烟小程序上注册、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认证的控烟志愿者已有6732名,服务总时长54995小时,志愿服务超过3.9万人次,督导控烟场所超过1.5万个。

开发全国首个“无烟单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民张庆清晰记得,他决定不抽烟的那天是2021年4月28日。“那天我在外面出差回来,孩子就拿出学校发的禁烟大礼包,里面有每天打卡的任务,从那天起,我就没有再购买过任何一包烟。”

张庆参与的是深圳的“家-校-卫”联动建设无烟家庭项目,区、学校、年级、班级都会成立相应的“健康家委会”督促此事,做到“爸爸戒烟,从娃娃抓起”。2021年,该项目入选了健康中国控烟行动典型案例。

除了无烟家庭,深圳还创建了无烟单位(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等)、无烟商铺、无烟道路、全国首个“无烟街道”(坪山区马峦街道)、全国首家“无烟主题公园”等。其中,无烟单位的建设进度最快,深圳开发了全国首个“无烟单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单位申报、区级评审、市级复核、监督评估等全流程都能在线上完成。

目前,全市已建成超过5000家无烟单位。无烟的环境在不断扩大,吸烟的“地盘”被不断压缩。

与之相对应的是,深圳的戒烟服务不断完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全市11家公立医院陆续开设戒烟门诊,为“烟民”提供心理、药物支持。

2022年5月起,戒烟支持网络扩展至社区。全市800多家社康机构,在门诊信息系统内增设戒烟服务模块,对于15岁及以上的首诊居民,医护人员主动询问吸烟史,对吸烟者开展简短戒烟干预、健康教育,打印健康教育处方,协助有戒烟意愿者制定戒烟计划并定期随访,必要时将其转介到医院的戒烟门诊。

心梗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下降6%至7%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0至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出现变化。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依次排序是: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气道、支气管肿瘤和肺癌,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腹泻,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十大死因中,就有逾半数与吸烟或二手烟有关,包含缺血性心脏病、肺炎、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感染、高血压。

急性心梗、脑卒中是检验控烟对健康影响的敏感指标。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以此为题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深圳市全面无烟政策执法的健康效应效果》。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研究员万霞透露,在2014年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施行的最初2.7年,急性心梗、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已分别下降了6%、6%和7%,相应减少了20.0%(2422例)急性心梗、6.2%(2951例)和17.7%(2014例)病例发生。

酒吧、网吧、KTV等仍是“老大难”

《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2023年度执行效果评估报告显示,深圳各控烟场所的违法吸烟率逐年下降至16.6%,94.1%的场所管理者和93.9%的公众支持控烟(认同每个人都享有无烟环境的权利),各控烟场所的禁烟标识张贴率为92.7%,张贴合格率为96.6%,双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深圳市民朱建强表示,这是深圳的“独有的氛围”。“我经常到外地出差,基本没看到社区里面、公园里面有这些控烟的宣传氛围,但是在深圳不一样,深圳基本上你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都有禁烟标识。”

深圳市控烟办指出,深圳控烟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亟须突破,比如2023年网约车的禁烟标识张贴率仅为16.3%,在全市垫底,远远落后于出租车的92.7%;酒吧、网吧、KTV等场所仍是“老大难”,2023年公众最不满意的5类控烟场所为酒吧/歌舞厅、网吧/游艺厅、餐饮、休闲服务场所、宾馆/酒店。

深圳市无烟城市项目技术负责人、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慢性病防控科主任熊静帆介绍,人行道上吸烟也被市民屡屡吐槽。目前,深圳人行道二手烟暴露率为68.5%,深圳市民对实施人行道禁烟的支持率为81.2%。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李可薇指出,全球无烟立法的一个新趋势是,许多国家都将禁烟范围由室内公共场所拓展至其他室外公共场所。

深圳市控烟办表示,控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缩影。“对比香港和世卫的严苛标准,我们的控烟工作才刚刚开始,未来任重而道远。”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