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源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即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中书省是最高决策机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掌握机要,并发布重要的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令,签署章奏,并拥有封驳之权。

尚书省则是政令的执行机构。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就是尚书省下属的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吏部

职能:吏部是管理文职官员的部门。它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晋升、勋封、调动和工资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组织部。

组织结构: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等部门。

历史沿革: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部

职能:户部是掌管户籍和财经的部门,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它负责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开支预算与审计等一切财政事宜。

组织结构:户部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其部内的行政事务则由南、北档房、司务厅、督摧所、当月处、监印处分别管理。

历史沿革:户部起源于先秦,秦为“治粟内史”,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

工部

职能: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负责各项公共工程(如堤坝、水利、道路)的建设、武器和军器的制造、屯田等事务,是管理国家经济建设的部门。

组织结构:工部的长官为工部尚书,其下设有相关司局,负责具体的工程管理和技术工作。

历史沿革: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部

职能:兵部是掌管武官选用,掌管军队招募、训练、兵籍、兵械、调动和军需供应、军事司法和边疆事务的部门,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

组织结构:兵部的长官为兵部尚书,其下设有相关司局,负责具体的军事事务管理和指挥工作。

历史沿革:兵部又称夏官、武部,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

礼部

职能:礼部是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的部门,负责国家的重要礼仪活动、科举考试、对外交流以及教育事务等。

组织结构: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各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历史沿革:礼部始于北魏,隋朝以后为机构六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刑部

职能:刑部是主管刑法的部门,负责全国刑罚政令的制定、审核、监狱的管理以及刑名的执行等。

组织结构:刑部的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下设有相关司局,负责具体的司法事务管理和审判工作。

历史沿革: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其职权范围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明清两代,刑部与都察院、大理寺共同组成“三法司制”,共同管理全国司法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