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哥表妹莫谈白,下力挖地点荞麦。今年荞麦不大好,明年荞麦结白花……”5月14日下午,在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上塘村委大友头村的一户农家内,传来一阵山歌声。唱山歌的,是该村一位百岁老人盘桃元。在儿女们的心中,这位百岁母亲不仅会唱的山歌“一箩筐”,优点也是“一箩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盘桃元老人。

14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上塘村委大友头村村民盘春秀家。盘春秀和三个兄弟姐妹正在陪百岁母亲盘桃元唱山歌。老人的二儿子盘永保因赶着插秧,所以不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岁老人盘桃元走在菜地里。

出生于1923年1月的老人盘桃元今年已101岁,是土生土长的东山瑶族乡人。老人育有两男三女,长子盘永安今年77岁,小女儿盘春妹已57岁。

记者观察到,老人身子矮小、瘦弱,但是双眼炯炯有神。当大家谈起唱瑶族山歌,老人显得很开心。儿女们请她唱一段山歌,她大大方方地坐直身子,张口就唱了起来。歌词就像流水一样,从她嘴里流了出来,大家都夸老人记性好。

盘永安说,这里的男女都爱唱山歌,特别是母亲生活的那个年代,娱乐项目不多,唱山歌就成了大家的共同爱好。那些山歌大多唱的是东山瑶胞的劳作和日常生活。在母亲会唱的山歌中,就藏着母亲生活的影子。

“我妈妈就像那些山歌里唱的那样,一辈子都记得辛勤劳作。”盘永安说,母亲作为家中长女,在十几岁时就跟邻村的父亲结了婚,父亲是家中长子,因此父母二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照顾小家庭的生活,还要帮双方父母养育更小的兄弟姐妹。爷爷去世时仅40岁左右,父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持续努力很多年,把3个妹妹、2个弟弟抚养长大,并先后帮他们成家。外婆那边,也总是需要母亲照顾。很多时候,母亲起早贪黑把自家农活干完,又跑去娘家干活。在妈妈的帮助下,娘家的4个弟弟和妹妹也长大成人。

盘永安说,等他稍微懂事,就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偶尔,母亲也会含着泪说“恨不得走了算了”。但是,当看到父亲同样辛苦的模样,母亲又默默地不再言语,继续做着永远干不完的农活。

“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有哪些优点呢?”当记者谈到这个话题时,老人在场的四个儿女纷纷抢着发言。

“我先说,我先说!我觉得我的妈妈特别温柔。”谈起母亲的优点,已是古稀老人的盘永安像顽童一样争着说道。他说,从小到大,母亲从没有骂过他一次,也没打过他一次。盘永安说完,其他兄弟姐妹纷纷赞成。

65岁的三女盘春秀说:“我妈妈特别勤劳,这么大年纪还在做事。”她说,母亲辛劳一辈子,已经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母亲99岁时,还能爬到高山上砍竹子,竹子比两个拳头还粗。砍倒竹子,母亲就把细竹枝砍下,并整理成一小捆一小捆,慢慢背回家。100岁的时候,母亲还经常下地扯草,把子女们菜园里的草扯得干干净净。最近,母亲跟着三女儿盘春秀一家生活,还经常去屋后的菜地帮忙扯菜。

“妈妈好顾家,对所有的亲人都很好。”60岁的四女盘春花说,母亲为家操劳可谓是全心全意,她不仅对儿女们好,对亲友们也很好。盘春花说,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帮忙照顾大舅舅。有一年,大舅舅患病需要天天熬草药,而这些草药需要用嘴嚼烂后敷在皮肤上。那一阵子,母亲几乎天天帮大舅舅准备草药,每次都得嚼约5斤重的草药。可能是因为嚼草药导致牙齿磨损严重,母亲不到40岁几乎掉光了所有的牙齿。

小女儿盘春妹则说,母亲性格随和、为人和善,让她印象最为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跟邻居们吵过架。跟所有的亲友打交道,也总是和和气气,不争不吵的。”

此外,盘春妹还告诉记者,母亲在饮食上很简单,基本以吃素食为主。最让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敬佩的是,哪怕是遇到好吃的,母亲也总是很有节制地只夹一两块,“她总是很本分地做着自己,希望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采访过程中,儿女们主动提出要给妈妈穿上当地的瑶族服装,一起拍照留念。女儿们和大媳妇齐上阵,帮老人穿上了既素雅又美丽的瑶族服装。随后,老人和后辈们合影,笑容灿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岁老人和部分家人拍照纪念。

“其实,我妈妈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就像瑶族的山歌那样多,有‘一箩筐’!”盘永安说,他们都为拥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幸福,感到骄傲。这些年来,他们都很孝顺母亲,希望妈妈健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剑蓉 盘福妹)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