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五胡乱华的是八王之乱,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人口急剧减少,但外族并未打进中原,至于春秋战国,蛮夷戎狄更是不能在中原立足。

五胡乱华是自华夏自立足中原数千年以来,第一次由胡人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而汉人政权却被胡人赶往偏安一隅的江南地区。

一、形势不同。

春秋战国是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联盟,华夏诸侯国共同尊奉周天子为最高统治者,但诸侯国之间却是独立性非常强的政权,有自己独立的军队、政治、经济、货物、语言、文字、车轨,甚至还有度量衡。

经常有人说春秋没有灭国战,战争也是贵族的战争,实际上并非如此。

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光是支持周朝的诸侯国就有800多个,再加上支持商纣王的诸侯国,整个天下至少有上千个诸侯国。

到春秋时期,整个天下只有一百多个诸侯国了,其它的小诸侯国全部被兼并或者灭亡了。

比如楚国灭亡40个诸侯国,晋国灭亡36个诸侯国,秦国灭亡20多个诸侯国,最后存活下来的诸侯国,无一不是实力强大,经过不断兼并战争而活下来的超级强国,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和灭国经验。

仔细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但凡强大的诸侯国,几乎都是位于偏远地区的,尤其是与蛮夷戎狄交界处的诸侯国。

比如楚国,位于南方,南方的蛮族非常多,楚国一度被中原诸侯国认为是楚蛮,楚国中君自诩为蛮夷,楚王熊渠就喊出“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国刚开始只是50里的子爵国,到春秋中后期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坐拥千里之地,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力。

春秋诸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百年间,楚国不断与南方蛮族进行战争,长期的战斗养成了楚国骁勇善战的本性,不断的灭国战争更让楚国成为南方霸主。

南方的蛮族想进入中原,楚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

再比如秦国,位于西部边边陲,西部的戎族非常多,战斗力也非常强,周幽王就死于戎人之手。

秦国也有数位国君死于戎人之手,秦仲与戎人作战而死,后来的秦襄公也死于征伐戎人之战,国君都战死沙场,可见秦人与戎人之间的战争有多激烈。

经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秦国终于在边陲之地立足下来,秦国的战斗力强大,除了商鞅变法之外,在数百年的时间中,秦人不断与戎人打仗,导致自身战斗力的不断增强。

西方的戎族想进入中原,秦国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

再比如晋国,他可是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光是晋国分裂出来的韩国、赵国、魏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可见晋国有多强。

晋国最早位于山西临汾一带,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不断对外征战,占据山西省中南部、陕西一部、河南北部,成为阻击西北游牧中原进入中原地区的主力。

三家分晋后,最早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是魏国,也是战国首强,魏国依靠国力强大,灭亡了白狄人建立的中山国。

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强大起来,再一次灭亡了中山国,兼并的林胡与楼烦等胡族,战国中晚期,李牧指挥赵军歼灭十余万匈奴军队,打得匈奴人几十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你看战国七雄,除了韩国与魏国之外,全是边境诸侯国,燕国坐镇北方,阻击北方胡族,楚国雄据南方,阻挡南方蛮族,秦国地处西垂,阻击西部戎族,齐国地靠东方,打击东方夷族。

再加上赵国在西北阻挡匈奴、林胡、楼烦等胡族,关外胡族想打进中原那是比登天还要难的。

战国七雄无一不是经历残酷战争存活下来的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七雄无一不是在残酷的灭国之战中存活下来的,无一不是历经重重困难经过战争的洗礼而成长下来的天选之国,这不是胡族能够对付得了的。

三国时期,是军阀割据之下的乱世,尽管三国鼎立,三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但三国之间的战争并未伤筋动骨,三政权依然存在。

尽管三国之间的战争谁也无法吞并谁,但三国政权对胡族的战争则是一面倒的胜利,比如孙权经常攻打境内的山越人,还征服过台湾。

蜀汉的诸葛亮则南征南中,收复西南的少数民族,为蜀汉所有,比如孟获,就被诸葛亮收服,蜀汉还利用马超的影响力,收复了部分氐人与羌人。

相对来说,曹操的边境压力最大,曹操把匈奴分为五部,分散管理,不设单于,并派汉人监军进行监督,让匈奴无法合力。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乌桓,在白狼山一战,曹军阵斩乌桓首领。

西北鲜卑部落最杰出的首领轲比能,而被曹魏派刺客刺死,导致鲜卑再次陷入内乱,而无法统一,自然也就无法对外扩张。

魏明帝曹睿时期,曹魏幽州刺史毌丘俭二伐朝鲜半岛,击溃高句现,灭亡辰韩,镇压韩人起义,最远打到了汉江以南,并刻石记功,这是曹魏时期最远的征伐,让曹魏名声远扬。

再看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与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都不一样,八王之乱是大一统政权内部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是西晋王朝诸侯王为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内部斗争。

春秋战国打了数百年,大多数诸侯国都灭亡了,只有少部分特别能打,实力超强的诸侯国成为战国七雄,有这些诸侯国镇守边境,胡人打不进来。

三国时期打了数十年,魏蜀吴三国政权除了彼此征战之外,还分别攻打周边政权,导致胡人政权不敢涉足中原。

三国鼎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有曹魏,西南有蜀汉,东南有东吴,三方共同守卫中原的四方,阻止胡人进入中原。

八方之乱是大一统政权内部的战争,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都参与战争,至于西晋的边境,已经沦为无人来守,自然为胡人所趁虚而入。

八王之乱打到后面,晋兵不足,还征召胡人军队继续加入战争,企图依靠胡人势力打击对手,结果导致胡人不断坐大。

比如石勒和汲桑都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部将,参与八王之乱。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仅仅是外敌入侵,没那么容易攻入中原,但如果中原政权内部已经腐烂了,胡人就很容易入侵,八王之乱就是中原政权内部腐烂的原因,自然就无法对抗胡人政权了

二、强弱不同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位居中原的华夏族实力远远强于位于四方的蛮夷戎狄。

比如汉朝、唐朝,汉朝击败强大的匈奴,唐朝击败强大的突厥,还灭亡了高句丽。

中原华夏族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都是远超外族,大多数时候,华夏族能打败胡族,少数时间,华夏族被胡族打败。

比如五胡乱华时期、北宋和南宋、元朝和清朝,都是胡族压着华夏族打。

纵观数千年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政权一直强,或者一直弱,总是不断在强弱之间转换角色。

中原如果是统一的政权,胡人政权是无法攻入中原的,只是中原是分裂的,并且处于极度虚弱和战乱之时,胡人政权才会趁虚而入。

五胡入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国众多,看起来是分裂的状态,但各个诸侯国之间都是蛮强的,而胡族此时内部都未能统一,不具备攻入中原的实力。

任何政权都是这样,在内部尚未统一之时,不可能强大起来,比如匈奴,在冒顿单于之父统一匈奴部落之后,冒顿单于再收复周边胡人政权,才开始强大起来,才有对中原扩张的实力。

但冒顿单于面对的却是统一的西汉帝国,他可以征服西域及周边政权,想征服华夏并不容易,汉武帝时期的战争证明了这一点。

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政权与周边胡人政权都是分散的,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那就要看谁的实力大了。

周边蛮夷戎狄的实力显然不如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这样的诸侯国,大家都是分裂状态,华夏就能辗压周边胡族。

三国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类似,华夏处于分裂,分为三家政权鼎立,而周边的政权更弱,同样处于分裂状态。

东汉时期,与氐人和羌人打了一百余年的仗,氐羌被东汉打得抬不起头,凉州三明因为征伐氐羌而闻名,氐羌更无力与东汉抗衡,到三国时期,仍然没法恢复实力。

南匈奴五部被曹操分裂为五个部分,取消了单于,汉末乱世时期,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还在东汉境内参与混战,无法回到匈奴,匈奴五部的实力也被曹魏牢牢按住。

鲜卑首领轲比能本来有望统一鲜卑各部,结果被曹魏派人暗杀了,鲜卑再次陷入部落之间的仇杀与兼并战争,无力对抗中原政权。

东晋十六国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原分裂,但胡族政权更弱,更分裂,当然也就无力对抗三国政权。

八王之乱时,胡人大量进入中原周边居住,形成胡汉杂居的局面。

西晋朝廷由于八王之乱,则忙着争权夺利,其实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分裂状态。

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西晋朝廷忙于内乱,自然就无力关注外族发展,胡人趁此机会,纷纷自立建国,刘渊建立了匈奴汉国,石勒建立了后赵,慕容鲜卑建立了前燕政权,氐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是对于中原政权来讲,胡人政权由于没有八王之乱的直接影响,开始变强,胡强汉弱之下,胡人灭亡了西晋。

这是双方势力的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局面,中原政权不能永远强,因此也会产生分裂和动乱,只要在中原政权弱的时候,胡人政权崛起,就能灭亡中原政权,八王之乱正好符合这个情况,因此胡人灭亡了西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是华夏历史上头一次。

三、思想不同。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并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思想,所谓的尊王攘夷,就是联合所有诸夏国家,一起打击蛮夷戎狄。

本来中原政权的诸侯国实力就强于蛮夷戎狄,现在中原诸侯国还联合起来,蛮夷戎狄更是打不过。

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的这种思想影响了数百年春秋战国的历史,形成一种惯例,中原政权之间可以相互攻伐,但是一出现外敌(蛮夷戎狄)入侵时,诸侯国就会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外敌。

《徒戎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大臣江统给贾南风当政的西晋朝廷上了一封著名的《徙戎论》,其中讲到了蛮夷戎狄进入华夏居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以及应对方法。

其中就有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意思是:不是我们的族类,心里想的一定和我们不一样。

也就是说对蛮夷戎狄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文化上的,是思想上的。

在这种思想之下,华夏内部的诸侯国是一家人,哪怕发生战争,也是内部矛盾,但是华夏之外的蛮夷戎狄则是外敌,当与外敌发生战争时,应该一致对外。

所以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中原地区尽管分裂,但对于外敌,大家都是致力于打击,而且优先级别最高。

到了八王之乱时,西晋朝廷混乱,忙于争权,没有人来防御外族,也没有在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江统都把胡人的危害说得这么清楚了,但朝廷就是不接纳,能不灭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