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培振 滨州报道

开展科技下乡,促进农民增收。5月17日,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阳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阳信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协办的送科技下乡活动走进滨州市阳信县梨园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厅捐赠农用机械,送上技术管理书籍

活动现场,省自然资源厅为果农代表捐赠了农用微耕机、电动修枝剪等农用物资,并送上《梨树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手册》等科普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申胜利介绍,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已连续二十多年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希望通过这次科技下乡活动,将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借助科技力量帮助解决梨种植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助力阳信梨种植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帮助林农朋友们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收入。” 申胜利说。

他表示,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围绕全省林业发展实际和林农朋友需求,积极拓展科技下乡渠道、丰富科技下乡内容、创新科技下乡形式,推进送科技下乡服务经常化、持续化,使这项活动真正能够达到“送一批实用技术,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预防梨树枝枯病,专家在百年梨园现场为果农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梨树枝枯病近年大面积发生、发病率高且危害重,有的甚至当年直接死树,其特征是能侵染梨树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初期侵染嫩梢部位和花序,然后病原菌顺着韧皮内里往近根部位侵染,具有从嫩枝浸染到侧枝,从侧枝侵染主干,严重者枯死的特征”。在阳信县梨园郭村百年梨园现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少敏针对果农最为关心的梨树枝枯病等问题进行的详细答疑,并讲解了梨树整形修剪及花果综合管理等技术要点,为百年梨园的果农朋友讲了一堂生动的科技课。

王少敏介绍,预防梨树枝枯病需要果农朋友加强梨树管理,控制坐果量,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选育抗病品种。同时刮除梨树上的病疤,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病枝,减少传染源。

糖分高、味清香、脆而不腻

百年梨园建成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阳信梨树种植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阳信县梨种植无论在面积和产量方面都稳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鸭梨之乡”,在我国果树栽培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梨乡大地已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梨文化成为阳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此次活动举办地阳信金阳街道梨园郭村,是阳信县万亩梨园主产区,也是省自然资源厅“第一书记”派驻村之一。省自然资源厅驻梨园郭村“第一书记”李传坤告诉记者,梨园郭村历经140余年优胜劣汰,更新繁衍,选育出优质鸭梨—阳信鸭梨。阳信鸭梨以国体大、糖分高、脆而不腻、汁多无渣、味清香、耐贮运等优点,被评为全省和全国优质水果,荣膺“金杯奖”。

“百年梨园内梨树树相苍古、状如游龙、千姿百态、连片棋布,为山东乃至国内最著名、壮观的古树梨园,是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遗产。目前,百年梨园荣获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李传坤介绍,阳信县以万亩梨园风景区作为主要平台举办梨花会,每到这个季节,万亩梨园一片洁白,一簇簇美丽的梨花,争相怒放,各方宾朋徜徉其间,宛若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