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为人父母后,每个阶段都有值得担忧的事情。尤其是上学以后,不光要为学习成绩操心,还要担心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就连学生之间流行的玩具,都让家长提心吊胆。

学习需要张弛有度,上课认真学习,课后尽情玩耍,老师和家长按理说是不会干涉的。只不过学生的玩具不再是打球、跳绳、踢毽子这样的运动,更不是益智游戏。从咕卡到盘手串,再到萝卜刀和烟卡,这些本不该属于未成年学生的玩具充斥着中小学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痴迷玩烟卡导致手指骨折,家长莫忽视

本学期开学以来,各地中小学生最流行的游戏便是烟卡。该游戏并非新生事物,70后80后小时候都玩过,只不过当时更多被称为“啪叽”或“呸呸卡”。当时的学生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玩具,便捡来大人丢掉的烟盒,制作成烟卡,用来做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卡既可以用来收集,也可以通过拍烟卡的游戏赢得别人手里的烟卡,最终谁的手里烟卡数量和种类最多,谁便是学生圈子里的“王者”。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游戏已经被时代淘汰。家长会给学生买更多益智玩具,取代不卫生也不健康的烟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从何时起,烟卡游戏卷土重来,部分教师率先抵制,阻止学生带到学校里,可仍旧有家长不以为然,觉得玩烟卡总比玩手机强得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果真有学生因为玩烟卡而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一小学生和同学玩烟卡时,因为发生冲突而导致两根手指骨折,学生本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想玩了。毕竟学生相互输赢烟卡的过程堪比赌博,很容易发生矛盾。再加上收集烟卡的过程中,容易滋生虚荣攀比问题,让香烟文化进入校园,家长不得不引起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师回应,商家行为涉嫌违法违规

一开始学校老师不让学生玩烟卡,家长还不理解,为啥以前的学生能玩为啥现在就不能玩?家长的理由是比玩手机好,不伤眼睛还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如果所有学生单纯把烟卡当成扑克玩,或许也没有大问题,关键是学生玩的方式已经完全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玩烟卡可以算是变废为宝,现在家长哪还能让学生去捡烟盒,大部分都是特意到校门口附近的文具店特意买烟卡。有的学生为了收集更多价格昂贵且好看的烟盒,捡不到、买不到就直接去买烟然后买椟还珠,只要盒不要烟,甚至偷家长的钱去买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对各类香烟的价格如数家珍,平时没少相互攀比,烟卡成了学生之间的硬通货。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显现。有家长发现近段时间学生的开销很大,经过仔细盘问才知道都用来买烟了,家长真是鼻子都气歪了。更可恨的是,商家为了盈利居然来者不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烟卡已经形成产业链,有卖烟卡就有回收烟卡,还有印刷烟卡的。律师表示,经营者售卖或制作烟卡,既违反了广告法又违反商标法,以及烟草专卖法。向未成年售卖香烟,也违反了控烟规定。一经查出,必将付出法律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学校召开“远离烟卡”主题班会,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

有老师反映,现在小学生玩烟卡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课本背不下来,香烟的价格倒是脱口而出。以前很多男生会下意识凭空做出投篮的动作,现在变成了拍烟卡。即便老师不让带烟卡上学,学生也一直在讨论烟卡的玩法,并交流相关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家长也表示,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学生总是留心垃圾桶里是否有烟盒,家长不让捡都不行,捡了又担心不卫生,家长也是左右为难。这种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还是应该尽快被制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批学校相继开展主题班会宣传烟卡的弊端,呼吁学生“远离烟卡,健康成长”。笔者认为,这类活动光有学生参加还不够,家长也要参与其中。毕竟学校老师只能让学生在校时间不玩烟卡,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才能将禁烟卡的行动进行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仍旧有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烟卡的潜在危险,觉得因为烟卡产生矛盾或者受伤都是偶然现象,不足为奇。殊不知,真等学生养成抽烟、赌博的怀习惯,家长后悔都来不及。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是否应该禁止学生玩烟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