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受全国人民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

毛主席从秘书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控制不住情绪,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但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送周总理最后一程,只能望着窗外周总理灵堂的方向喃喃说道:“恩来,走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生前的其中一个遗愿竟是不保留骨灰,邓颖超曾说:“恩来早在1956年的时候就和我说过,死后不留骨灰,要将骨灰洒向祖国各处,并非一时之决定。”

那么周总理的骨灰撒向了何处呢?为什么对世人隐藏几十年?原来周总理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真相公开后不免让世人更觉得心痛,周总理一生对党对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却不求任何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晚年患病

周恩来这一生将全部的心血和劳动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和人民,由于常年操劳,因此在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1967年2月,周总理突然觉得胸闷气短浑身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告知他得了冠心病。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后都哭了,并强烈要求总理爱护身体,周恩来答应了人们的要求。可那几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

1972年周恩来在常规体检中查出患有膀胱癌,毛主席听说后悲痛万分,并交代这件事情先对外保密。可这个时候的周总理还是忍不住过问工作。因为没有及时化疗,1973年,膀胱癌恶化,他每天都排出大量血尿,每天排出的血尿有200毫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周恩来已经瘦的成了皮包骨头,眼睛也凹陷了下去,体重只有几十斤。邓颖超看到后特别心疼,但却无能为力。在泌尿科专家的建议下,周恩来开始进行化疗。经过了几次有效治疗后,尿色终于恢复了正常。

但好景不长,周恩来又患上了直肠癌。再次动了手术,但周恩来在此期间依然不辞辛劳地处理日常工作,还接见外宾、召开会议等。

周总理刚做完手术后不久,突尼斯总理来华访问想要见周总理,可周恩来这时的身体状况根本不适合接见外宾。但突尼斯却非要见周总理,说哪怕隔着玻璃看一眼也行。

周恩来听到汇报后十分感动,决定强撑着身体会见外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1975年,周恩来前前后后已经动了六七次大大小小的手术。4月金日成访华,来到了305医院看望周恩来总理。那时的周总理双脚已经肿胀的像发面馒头,平常的鞋子根本穿不上。

工作人员知道周恩来一向注重形象,总不能不穿鞋就让周总理去见客人,于是他们给周恩来定制了一双足够大的鞋,周恩来看到后笑了。

金日成看到周恩来这般模样后心情变得沉重,但周恩来为了不让外国友人担心,露出了笑容,金日成看到总理的笑容也被感染,两人握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12月,周恩来的病情急速恶化,需要做大手术,而此后周恩来再也没有下过床,而且经常陷入昏迷的状态。疾病的折磨让周总理疼痛难忍,到最后哪怕是麻醉药和镇定剂都无济于事。邓颖超看到周恩来被疾病折磨成这样,经常躲起来偷着哭。

可就是这样,周恩来还叫来罗青长谈论台湾问题,谈论的时候语气已经变得十分微弱。就这样一句一句的传达,足足用了20多分钟。

他强撑到1976年的1月8日,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在工作。终于他再也撑不住了...心电图已经成了一条直线,身旁的人看到都控制不住的大哭,并急忙叫来医生。

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在这一刻与世长辞!身边的人都失声痛哭。他一直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得知这个消息更是悲痛欲绝,险些晕倒过去,她控制不住地放声痛哭。虽然悲伤但她明白自己必须振作起来,处理周恩来总理的身后事。

邓颖超说:“恩来生前说过不保留他的骨灰。”,最终这一要求也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在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想到周恩来在老家的亲人肯定会赶过来,而邓颖超直接告诉老家亲人通通不用来北京,因为她十分了解周恩来,他是不希望亲人为了他的事情大老远跑到北京,这样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和周恩来总理生活50余年,两人早已心有灵犀。

她为周恩来买了一个骨灰盒,是周恩来最喜欢的颜色。接下来就是火化,火化过后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传来一阵阵哭声,这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走在路上路边的群众无一不泪流满面。

骨灰洒向这四个地方

15号追悼会这一天,老百姓面色沉重的站在西长安街两侧,虽然他们不知道骨灰洒向哪里,但他们都想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对于周恩来生前说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往祖国多地的遗愿,却在撒骨灰的时候犯起了难,如果白天撒的话,势必会引起群众的悼念,而这不是周恩来想看到的。

早在生前,周总理就嘱咐邓颖超:“我的骨灰洒在哪不要让人民知道,我不想让老百姓去悼念,不想占用百姓们的时间。”他们带着骨灰从另一个门出来,避开了群众。

原来周总理的骨灰多年来一直保密是这个原因,周恩来总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到死之后心里想的还是人民。真是让人忍不住心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和党组织商量决定在晚上夜色降临的时候抛洒骨灰。用原来打算洒农药的飞机来完成这个任务。

依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骨灰分别洒向了四个地方。这四个地方象征着周恩来一生走过的足迹,也象征着周恩来曾经鲜活生命的绽放。

第一把骨灰洒向了北京上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周总理与这座城市有着抹不去的难忘回忆。

五四运动期间他不停地在北京天津之间往返、曾与父亲一起在北京度过暑假、参加开国大典和各种大大小小的集会、在建国后周总理与首都的百姓们朝夕相处二十余年、在北京他参与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施工,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把骨灰洒向了密云水库。周总理生前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水利和航空。在周总理的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两个小小的飞机模型。密云水库几乎花费了周总理半生的时间。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我国的首都定在北京,可是当时的北京严重缺水,缺水到什么程度呢,毛主席想喝一口水都很难。

建国以前北京市的年平均供水量只有3000万立方米左右,而北京人口又十分密集,这点供水量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在北京水资源开发的事情上,周总理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为这件事付出了毕生的的劳动和心血。

在此期间他主持修建了很多水库,其中就包括密云水库,而密云水库的规模库也是几个水库之中最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修建密云水库上,周恩来几乎是亲力亲为。1958年6月他亲自来到密云县观察水库地形情况,他根本顾不上吃饭,坐在一根木头上研究图纸。

经过了两个月的辛苦劳作,这座水库终于顺利开工,周恩来总是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而且还叮嘱施工人员:“我们不仅要保证效率,更重要的是质量,决不能让一个水利工程变成水害工程,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周恩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可蓄水43亿多立方米的水库。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确实是一个举世创举。

第三把骨灰洒向了天津海河入海口。周恩来曾在天津上学五年,他曾在这里结识了很多战友和密友,也曾被反动派逮捕坐了半年多的大牢,在这里他领导了很多反封建运动和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识的地方,两人的爱情故事让多少旁人羡慕和赞扬,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一生一世一双人是非常难得的,这里积聚了他们二人太多难忘的回忆。

还记得二人互传书信,里面的内容也被后世所传扬。周总理在信里写道:“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你,我希望有来生。”

最后一把骨灰洒在了滨州黄河入海口。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周恩来生前对母亲的思念颇深,生前陪伴母亲的时候不多,将骨灰洒在这里,表达他对母亲的思念。如今他想和母亲在一起。

其实这还得从周总理小时候说起,他12岁就离开家门,离开母亲的怀抱,一心投入革命,从此故乡成了内心永远的痛,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津他被反动派抓去坐牢的时候,周恩来在狱中还写了《念娘文》,只是现在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后来也相继写了《念娘日记》。如今把他的骨灰撒进黄河,就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而在1997年罗青长说,周恩来总理骨灰撒到黄河口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他希望通过黄河把他的骨灰带到台湾,周总理在病重的时候还特别关心台湾问题。

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抛洒周总理的骨灰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了,整个过程四个多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曾要求在自己逝世后,将自己的骨灰放到周恩来总理的骨灰盒里,这样可以节省一个骨灰盒。她也选择了不保留骨灰,最终将骨灰撒到了天津,那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1992年,邓颖超逝世。遵循邓颖超的遗愿,骨灰洒到了天津海河,天津是二人相知相遇的地方。

周总理和邓颖超一生没有孩子,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身影永远的留在这片土地上,也是值得我国人民永远怀念的功臣!他们夫妇二人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