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与北京理工大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签署了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三方合作协议,联合科研、教研与教育力量,合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贯通培养新范式。

聚焦国家急需领域重大战略需求,锚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主培养急需人才的大目标,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三方牵手,将集智共力,探索完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早期联合培养的创新机制和路径。

签约仪式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课程教学中心副校长、英才书院院长关健以《新时期下新思考 齐心创造新未来》为主题,从项目背景、培养目标、指导思想、课程建设、课程特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随后,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邹美帅,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毛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姚守梅共同启动了该项目。

“卓越工程师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项目”是在强国建设中对教育、人才期待的有力回应。未来,该项目将在海淀教育两委的支持下,在北京理工大学的高位引领和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强大加持下,通过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资源畅通,集成增效,一同做实联合培养共同体,打通育人“旋转门”,更好地赋能学生成长,探索出具有理工特色和海淀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路径,使“理工系”大、中、小学成为卓越工程师成长成才的沃土,为基础教育阶段有志于未来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优秀学生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和强大资源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