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墓目前已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漆木器占据一定比例。部分漆器形制、纹饰、色彩等巧夺天工,长眠地下两千多年,出土后依然色泽艳丽。

考古队员正在清洗的这件,是乐器笙的残件,之所以看上去黝黑锃亮,是因为它的漆彩成分以炭黑为主。西侧椁室出土的这件木俑,虽然面部漆彩已脱落,但口含丹朱,留住了跨越两千年的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考古发掘项目文物保护负责人 张治国:俑通常就是表演类的,跟歌舞相关。西室可能是乐队,西Ⅰ室西Ⅱ室有大量的木俑出现,数量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大墓出土的漆器,在制作工艺上,仍以黑漆红漆为主。

编钟支架顶端的兽面纹,黄彩是雄黄和雌黄的混合物;提亮木俑八字胡和眉毛,更是借用了描金工艺。融多重技法于一体,让这些漆器明媚艳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通常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武王墩大墓椁室内充满积水,埋藏深,再加上用青膏泥密封,形成一个低氧环境,漆器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也意味着,它们一出土,就要尽快重返饱水环境,防止漆皮起皱脱落,维持本来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考古遇上科技,漆器保护开启新途。经X射线荧光光谱仪高精度扫测,发现颜料中还有铜、钙、铁、砷等元素,找到最初的制作工艺,也给考古专家后续开展清理修复,绘制了一张导航图。

(总台记者 艾达 张立雷 王帅 王宁 佘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