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我国自主研制的"福建"号航母圆满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之后,美国方面似乎显得有些忧虑不安。《国家利益》杂志在最新一期中刊登了一篇由美国学者撰写的文章,该文试图劝告中国,不要盲目模仿美国,不应过度追求航母数量,因为过多的航母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对《国家利益》杂志提出的观点,我们来逐一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利益》杂志认为,中国在航母技术方面面临着沉重的负担

尽管"福建"号航母已经顺利完成了首次海上试验,从公开的画面来看,它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然而,航母上使用的新技术越多,并不意味着其性能越先进。以美国的"福特"号航母为例,尽管该航母采用了美国最尖端的技术,但由于技术过于先进,导致技术冗余,最终影响了航母的战斗力生成。因此,《国家利益》杂志建议中国在拥有第三艘航母之后,应适当放慢脚步,暂缓进一步扩大航母规模的计划,以免重蹈美国的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中国是否存在技术负担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在发展尖端科技,并将其运用于航母建设方面始终持谨慎态度,只有当技术条件成熟且符合实际需求时,才会予以采纳,绝非为了追求新颖性而盲目采用尚未经过充分验证,或未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毕竟,航母是用于战争的工具。许多人对“福建”号航母的动力系统(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起飞方式(滑跃式还是电磁弹射)等问题产生了诸多猜测。

然而,在“福建”号航母正式亮相之后,通过一次海试活动,外界对相关情况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中国技术团队成功攻克各项难题,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能够降低成本并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时,中国才将这些技术产品用在了航母建设上。因此,《国家利益》杂志所认为,中国太过于追求新奇,以至于将一些未经认证的技术用在航母上,这只是一种揣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除了技术上的负担之外还有经济上的负担

据《国家利益》杂志报道,一个国家拥有一至三艘航空母舰,既体现出该国的强国雄心,又是其综合实力和持久财力的最有力证明。然而,航空母舰的巨额投资和运营成本,正日益成为美国财政的沉重负担。若无法通过参与战争获取收益,那么单艘航母或航母舰队的日常维护都需耗费大量资金。当前,美国所拥有的众多航空母舰,已然构成其财力负担的重大包袱,然而若无法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战争或者获取相应利益,那么航母及其编队的维护和运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中国作为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理应将重心置于经济建设领域,避免贪图规模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资金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

尽管航母的建设及维护一支强大的航母舰队,的确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各类型部队的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研发,并全力打造属于我国自身的现代化航空母舰舰队,这更多的是一种补救性措施。回顾过去,由于当时中国的军事预算相对较低,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节俭措施来应对。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之间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平衡关系。中国的军费开支得以逐步提升,同时我们也具备了充足的财政实力,足以承担起维护数只航母编队所需的费用。

第三,中国还面临着安全方面的压力

尽管我国拥有长达1.4万公里的海岸线,且渴望成为具有强大航母实力的大国,然而,当前中国所处的安全环境复杂,随着航母数量的增多,地区间的军事竞争势必加剧,其他国家也可能纷纷加入航母舰队的建设行列。一旦中国拥有的航母数量超出地区安全形势的承受范围,必将引发区域内各国的军备竞赛,从而使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利益》期刊建议中国在决策过程中务必慎重,现有的三艘航母已足以满足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安全负担,这其实只是美国方面的恶意揣测罢了

事实上,正是美国自身的行为,导致了当前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因为无论美国走到何处,那里总是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而中国发展航母的初衷,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正如广大网民所言,中亚地区汇聚了众多国家,亚太地区同样如此,但这里并未如其他地区那样频繁爆发战争冲突,原因就在于中国在亚洲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越加强大其武装力量,拥有越多的航母编队,整个世界也就变得更加安全,这正是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体现,即“能战方能止战”。对于中国发展航母这一问题,我们持有的唯一态度便是多多益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国家利益》虽然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在海洋领域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海上霸权,同时也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